第一百八十三章 德国的选择(2 / 2)

这将涵盖除了俄国和美国以外的几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而上述两国均为产煤国,美国仅少量进口英国无烟煤而基本不进口德国煤炭,俄国则给予了英国在关税上的特别优惠,所以德国无法在彼得堡和英国煤炭进行有效竞争。

英国煤商则坚持将市场协调的地区限定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他们认为,在缺少大规模商船队的支撑下,德国煤炭是无法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和英国展开竞争的。

此时,虽然德国的造船业飞速发展,蒸汽动力的钢制商船的总吨位已经上升到100多万吨,但是和英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仅相当于后者20%,当然,即便如此德国依然在1897年超越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航运国。而英国的蒸汽商船队规模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煤炭作为一种散装货物,在大部分时候是由不定期货轮从英国运往全世界各地的,这种航运上的安排决定了其低廉的运费,像这种单位重量价值很低的大宗商品也只有靠这种航运政策才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否则长途运输的费用会大大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

普鲁士的贸易大臣认为,如果把英德协议的范围扩大到地中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那么德国是可以感到满意的,因为再远的地方,德国煤炭缺乏足够的航运支撑,难以大规模和英国有效竞争。

不过财政大臣认为,如果单从扩大销量而非利润的角度考虑,广泛的自由竞争才是德国获得长久利益的保障,他认为在无法获得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英国煤商迟早会从德国占据优势的地区消失,届时德国就可以垄断这些地方的煤炭供应,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即使这个时间比较漫长,由于煤炭低价倾销会造成的总体需求的扩大,因此对于德国在未来也是大有裨益的。

瓦德西也认为单纯从商业和国家收入的方面考虑,首选英德两国在全球市场实行1:1的配额销售,其次就是自由竞争,后者会导致英国煤炭企业长期缺乏利润而濒于破产。

“以当前的贸易数据看,英国1.8亿吨的煤产量中出口8000万吨,而我们不考虑炼焦煤的出口,则只有2000万吨。也就是说,全球的动力煤总的市场规模是1亿吨,亚洲和南美虽然当前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长十分迅速。总的来看,如果继续执行自由竞争的政策,并且得到劳工处和航运部门支持的话,在全球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煤炭产量会在五年后翻一倍,达到2.2亿吨的规模,而英国的产量不仅不会增长,甚至有可能略微下降。双方占据国际煤炭贸易的市场份额会也从现在的2:8转换为8:2,这将使德国煤炭在部分海外地区形成垄断地位,因此威斯特伐利亚和西里西亚煤炭商会认为,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竞争是当前的次优选择。同时,这也是英国同行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施廷内斯分析道。[]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183

“假如施廷内斯先生的分析是正确的,”瓦德西踌躇满志的说道:“那么对于英国人来说,在全球范围内和我们分享市场将是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这至少可以保证他们海外贸易的利润不会大规模的持续减少。至于劳工处的支持则丝毫不必担心,航运方面,我国当前新船的开工规模达到了英国的40%,考虑到我国出口货物的总价值、总吨位尤其是总体积大大低于英国,所以当我国的商船队规模达到英国的35%,我们就足以支撑起德国煤炭在全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这一天不会太久,快得话也许三至五年就可以实现。”

十天后,英德煤业谈判因双方观点差距过大而告破裂,尽管在最后时刻,英国表示愿意分享整个波罗的海和东地中海沿岸的贸易,不过还是被德国代表团拒绝了。

同一时间,德国驻伦敦大使哈斯菲尔德正式照会英国外交部:德国『政府』认为由『政府』出面干预煤炭贸易有悖自由贸易的传统,也有悖于自由竞争的商业精神,德国『政府』在现阶段不会考虑。

威廉对于这一结果多少有些担忧,虽然在此前的会议上,赫伯特提出了和英国谈判破裂将会影响英德关系的看法,不过却被瓦德西本人以及企业界毫不犹豫的忽视掉。

接下来,英国会采取何种报复措施?德国由此获得的每年大约1500万英镑的收入是否值得呢?威廉怀着有些不置可否的心情迎来西元1899年。由于他的穿越,本位面的世界历史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美西战争还有木有?日俄战争和布尔战争还有不有,他心里真是一点底都没有。(未完待续。。。)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