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继续上洛(2 / 2)

逆日之旅 格拉汉姆 1855 字 2022-11-20

可是现在井伊直弼对于开国更加趋于主动,工厂之利太明显了。日本的工业化所受到的阻力远要比隔着一条海的满清容易的太多了,日本没有复杂的文官集团,没有所谓的士绅势力,有的只有从上至下的服从,认命,虽然各藩各自为政,但是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态使得从一开始日本就有了简单的工业基础,而中国就惨的多了。井伊直弼手上有着最近几个月工厂收入,按照德川家茂的授意,桑名藩也开始购入幕府产的武器了,铁矿石用自己的,工厂人力几乎免费,时间近乎二十四小时开工,出售价格则是只比进口洋货差一点,就这样涌入了幕府财政内部黄金差点吓坏了井伊直弼,他知道各藩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也知道幕府每年从他们身上能够压榨出来的赋税并不多,可是一个亲藩都这么富,可见幕末之混乱。

众所周知,幕末岁月经常有大规模的经济动荡,物价飞涨,然后各藩都说自己穷,然后幕府改革,改革以后过一段时间又接着坏,所以给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幕末以来日本很穷,穷的揭不开锅。可实际上日本的经济是一个怪胎,他们采取的是米本位,也是大米作为最重要的储备,这样势必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大米又不是可以长期储备的东西,而大米的获得又要看天时,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而且一旦老天不给力,那就更惨,收成不好,但是藩主要的东西不会少,幕府要的不会少,民不聊生啊。

打住,那真金白银呢?这些东西都跑哪去了?米本位,难道就没有金银了么?日本好歹也是一个有着不俗金银矿的国度哎。金银矿一经开采一大部分进入幕府的口袋成为储备,部分则进入市场进行流通,而在流通环节中其重要作用的商人,则从低买高卖(他们卖的东西比如铁炮,比如奢侈品)中获利,他们获利了自然就要老老实实的上缴很大一部分给自己经商道路上的藩主,这样一层层的盘剥商人也就废了,但是富了幕府和各藩,他们把金银都收起来了,作为进行某些只能使用金银来进行的交易例如购买新的武器,修缮城市。

所以真的要去找,幕府的金银是不缺的,各藩亦如此,但是经济波动还是不停的,为什么,当米少的时候,金银有个毛用?这个时候金银就是一堆金属而已,能让金属变成米那就只有买卖了,而买卖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所以幕府多次经济改革都是从农业上着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米的产量,唯独一次从金融角度去修改的,结果还彻底失败了,这就是幕末,一个经济上的怪胎。

回到正题,井伊直弼得了这么大一笔的收入,喜不自胜,接下来很多的事情井伊直弼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而同时也让他有底气了,确实米很重要,但有钱可以买不是,买卖涉及的问题就在这里了,都说日本商人囤积居奇,囤积大米,然后引发百姓骚乱,可是商人要是没有产米地的大名亦或是幕府的授意他们敢!囤积居奇为了什么?收缴财富,地方通过暴利富自己,幕府通过暴利,压制地方的金银储备,而米缺的地方只好咬着牙买米,会津人有一次成功的改革扭转了经济问题,那就是在原来种粮的地上种高丽参,既然不产米老子索性种经济作物,没有足够的米那我就赚足够得钱,每年稳定的两万两黄金,大大的拯救了会津人。

现在幕府本家也有这样的一条生财之路,幕府完全不怕经济波动,此时还要找京都穿一条裤子么?拉倒吧,井伊直弼绝对不会这样认为的。“这是信誉,无关力量,天下人就要有天下人的气度,和他的胸襟,既然我已经答应上洛了,不论前方是什么亦或是是否有必要,我都要去做,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天下。”德川家茂突然慷概激昂起来,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需要信用的,独裁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君王的信誉上的,民主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执政团体的信用上的,失去了信用政府也就完蛋了。

“嗯······”井伊直弼沉吟不语。“我知道你是考虑到我的安危,但是我的安危你是最清楚的,这个幕末没有人能威胁我,不论是谁。”德川家茂看向了井伊直弼略含深意说道,井伊直弼眉头一皱,终于不说话了,这是在影射他当时的叛乱。“况且武田受伤,我也应当去看看,所以上洛之行不可废除,一定要继续下去。”最后德川家茂用一句话把后面的事情给定下去了,井伊直弼最后躬身领命而去。

而就在德川家茂决定继续上洛的时候,京都那边一股来自百姓的反幕府的怨气正在袭向武田家的驻地,后续的事件继续演进着。</dd>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