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董昭之计(1 / 2)

董昭!

一个不算陌生的名字,勾起了袁方脑海深处,关于这个名字的记忆。

袁方记得,历史上,正是这个董昭,给曹操献计,将身在洛阳的天子,不动声色的迁往了许县,从此定都于许。

可以说,若无此人暗中相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业,未必就能够实现。

袁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董昭对汉朝天子,并不怎么忠诚,是个只看重实力,哪怕改朝换代也无所谓的务实之士。

“此人,或可为我所用……”

袁方脑海中,念头一生,当即下令备马,他要亲自出城,去迎接这位汉朝使者。

不多时,袁方已率田丰等一众文武,出得定陶西门,以盛大的礼仪,迎接汉使。

只见一骑徐徐而来,马上的董昭,手持符节,一副从容不迫。

官礼见罢,袁方拱手笑道:“久仰董公仁大名,邺城之时未能有所请教,实在很是遗憾,今日总算得见。”

董昭原本为袁绍部下,界桥之役时,临危受命担挡巨鹿太守,阻止了郡中官吏投降公孙瓒之变,可以说为袁绍立下大功。

可惜后来,因袁绍与陈留太守张邈有仇,而董昭之弟又在张邈手下,袁绍因此听信谗言,欲要治董昭的罪

董昭无奈之下,只得以计脱离袁绍,辗转进入汉廷做议郎。

说起来,袁方也算跟董昭“共事”过袁绍了。

董昭也一笑。拱手道:“恕昭眼拙,当时实未能看出。原来袁将军非池中之物,昭才脱离袁绍几年间,将军竟已成就今日之势。”

董昭倒也实话实说,并未奉承袁方。

袁方哈哈大笑,遂与董昭并骑入定陶,将他请入自己的军府。

入府,董昭先以使节身份,将天子刘协的圣旨。颁由给了袁方。

天子的这道旨意,乃是叫袁方进献粮草。

今天子虽逃到了洛阳故都,但洛阳自董卓迁都后,已是残破不堪,洛阳公卿兵马数以万计,却缺衣少粮,困顿不堪。

说白了。这就是天子穷困潦倒,不得已向他这个臣子求粮来了。

体会了圣旨其中意味,袁方也不犹豫,欣然道:“既然天子有旨,那我不日就运送二十万斛粮草,前往洛阳。公仁以为如何?”

天下诸侯多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眼看天子落魄潦倒,无视而不见,袁方以区区二十万斛粮草,就赢得一个尊重天子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董昭眼神微微一动,面露几分奇色。似乎未料想到,袁方竟然答应的这么痛快。

袁方见董昭似有话说,便将左右屏退,只留董昭单独谈论。

四下无耳目时,袁方才道:“此间已无外人,公仁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董昭叹道:“洛阳四面诸侯环伺,天子给几家诸侯下旨,都无人肯敬献粮草,不想袁将军却答应得这般痛快,下官不禁为其余诸侯,感到可惜。”

一句“可惜”,似是话中有话。

“不知公仁这‘可惜’,是指什么?”袁方试探着问道。

董昭轻咳了一声,缓缓道:“天子的威信虽然大跌,但大义的名份尚在,我只笑那些诸侯们,送上门来的大义名份都不要,当真是目光短浅,皆非成大事之人。”

董昭这话,明是讽刺其余诸侯,隐约倒是在赞袁方目光远大,有成大事的气度。

袁方听出了些许意味,遂也不犹豫,直言道:“袁某确有大志,想扫清这乱世,成就一番大业,不知公仁有何高见赐教。”

他这是看出,董昭对自己有敬佩之心,这番话问出,就是要看董昭有何反应。

董昭便正色道:“自董卓之乱以来,汉室衰落,诸侯并起,以当今之势来看,汉朝复兴已无可能,但天子的声望尚存。这种形势下,将军若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做到四个字。”

“哪四字?”袁方精神一振,兴趣顿生。

“尊王攘夷。”

董昭干脆利落的道出四字,手捋短须,微微而笑,眉宇中透着意味深长之色。

袁方心头一震,猛然间领悟到什么,眼前的形势,忽然明朗起来。

“当年齐桓公号召天下诸侯,尊奉周王,而得周天子的信任,乃至天下人的敬仰,齐桓公得以打着尊王的旗号,讨伐不臣的诸侯,成就霸主之业。”

“今汉帝与周天子的处境,何其相似,倘若将军把天子强行迎入自己的地盘,不但会成累赘,还会被天下诸侯视为劫持天子,就如当年的董卓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成,反会被诸侯们群起而攻。”

“与其如此,何不如就让天子居于洛阳一隅,将军带头尊王攘夷,如此,既可获得大义,打着天子旗号征伐四方,又不会授人以口实,被诸侯冠以劫持天子之罪,天子也不会成为将军的累赘。此正尊王攘夷,成就王霸之道的唯一途径。”

董昭不厌唇舌,洋洋洒洒一番话,令袁方眼前豁然开朗,纠结于心的一桩难题,迎刃而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