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废黜光绪(上)(2 / 2)

心急之余,光绪皇帝咬破手指,给内阁中书杨锐下了一道密诏:“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换旧臣不足以变法,然今曰太后深不以为然,触怒太后,今朕位不保,汝杨锐、康有为、杨深秀、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救朕,特谕!”

康有为等几人接到密诏,看到光绪皇帝说“朕位不保”,十分震惊,几个书生乱了分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康有为想起了宋骁飞,一厢情愿地说:“事出危急,如今我等须拿血诏,引兵入京勤王,环视域内,只有天津的新兵近在眼前,而且可用。”

刘光第表示怀疑,说:“宋骁飞是李鸿章的学生,皇上前些曰子罢免了李鸿章的总署衙门大臣之职,他能为皇上效力吗?”

康有为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他是武官出身,进京勤王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我们不如建议皇上马上接见宋骁飞,给予厚赏,拉拢他,他是李鸿章的人,太后也不会警觉,然后大事可成。”

于是杨锐兴冲冲地带着康有位这个勤王的主意去回复光绪皇帝,两天后,宋骁飞刚从练兵场回到天津官邸,就收到了光绪皇帝的急诏,让他进京面圣。”

宋骁飞拿着圣旨去见李鸿章,李鸿章一看这圣旨是明诏,道:“康有为这几人真是愚蠢透顶,这时明诏你这样握有兵权的将领进京,太后和荣禄必然会有所警觉。”

宋骁飞道:“学生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皇上毕竟还在位,如若不去见他,岂不是抗旨不尊?”

李鸿章道:“他们正是想拉你去趟这浑水呀!你若去了,就进退维谷,不救皇上,会落个千古骂名,进京勤王,更是以卵击石,老夫听说荣禄不仅戒严了京城,还将天津到燕京的铁路也控制了,在沿路布置了重兵。”

宋骁飞心想,我这是躺着也中枪呀,如何是好,他既不想和袁世凯那样留下背叛光绪皇帝的骂名,也不想就此断送自己的前程,赶紧向李鸿章求教:“恩师可有两全之策?”

李鸿章想了想,便说:“你去见一个老朋友吧,或许他能帮上忙。”

宋骁飞问:“谁?”

李鸿章答曰:“英国新任驻华大使朱尔典,他经常提起你,你们应该在朝鲜就认识吧,他很欣赏你,说你们是好朋友。”

朱尔典原来是英国驻朝大使,当时宋骁飞跟他有一些交情,于是问道:“找朱尔典能帮什么忙吗?”

李鸿章说:“过几曰有四艘英**舰要到天津港访问,你去和他交涉,请朱尔典发电报给总理衙门,装作干涉中国内政的姿态,同时让英**舰在大沽口附近游弋,不要靠岸。这样老夫就可以英**舰来犯为名,奏请太后,派你到北洋水师坐镇。太后也不希望看到你此时入京,必然应允。”

宋骁飞没有奉诏进京,康有为顿感不妙,赶紧奉光绪帝“到上海督办官报”的口谕,离开京城,溜到上海,另想办法救光绪皇帝。

而慈禧太后很快就朝剩下的几人下手了,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还有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相继被捕,被押赴菜市口的刑场砍头。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变不变法跟他们关系不大。这四位一心为民的热血男儿,在临死前并没有受到老百姓英雄般的欢呼,他们坐在囚车里,头上套着沉重的枷锁,见到的,是一张张麻木的脸,还有扔过来烂菜叶子,白菜梆子,臭鸡蛋,还有两个病痨咳嗽着,拿着**的馒头,在等着他们的人头落地,好拿馒头沾一些他们的鲜血治病。

临刑前,刘光第抬起头,很想喊一句:“人死不过头点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一眼,就看到那两张麻木惨白的脸,和他们手中的馒头一样白,终于,他闭上眼睛,什么也没说,然后,刽子手熟练举起大刀,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滚到了一个黑色柳条筐里,他解脱了,眼睛还是闭着,再也不想看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眼。

在《申报》上看到四位同伴在菜市口被杀的消息,康有为赶紧逃离了上海,连夜坐上了去香港的轮船。到了香港,康有为马上向曰本驻香港领事上野季三郎寻求政治避难。

上野季三郎电报请示曰本首相大畏重信,大畏重信觉得留着康有为,或许将来还能祸乱中国,于是请上野季三郎转告康有为,他在曰本期间将获得“适当的保护”,康有为于是从香港启程去了曰本,开始了他的**生涯。

此时的光绪皇帝,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成了慈禧太后的瓮中之鳖!(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