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人为一什,什长就是一个核心:三十人为一排,排长就是核心:百人为一队,队长就是核心,五百人为一营,军侯就是核心;三千人为一旅,都尉就是核心;万人为一师,总兵就是核心。就爱上 lwxs520总兵阵亡了,副总兵代之,都尉阵亡,司马代之,军队必须拥有军魂,军魂在,军队不散,一师人马那怕战至一营一队,只要各级的建制尚存核心还在,军队就绝不退缩。
所有的将校尉官按朝庭旧制配发印绶之外,刘泽还准备起用新的军衔标章,毕竟印绶虽然可以代表官阶品级,但在战场上,这些印绶是不方便佩带的,为了一目了然地判断出武官的品阶,衔章显然就很重要了。
关于衔章佩戴的问题,后世通用的戴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领章,一种是肩章,但汉代的衣服是没有立领的,无法在领上佩带,由于士兵和将校的衣甲不同,肩章似乎也不好佩带,刘泽考虑来考虑去,决定将军衔标志佩带在左胸胸口的位置,无论是铠甲、皮甲还是布衣,均比较容易固定,也非常地醒目。士兵的衔章采用铁制长方形的牌子,长有三寸,宽有两寸,练卒为一道深红色v字型标志杠,健卒为两道,勇卒为三道,武卒为四道,整个衔章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相隔很远的距离上,便可以轻易地识别出对方的军衔等级来。
士官的衔章也是黑铁质地,大小如同士兵兵的衔章一般无二,锐士的标志是一道深红色v字杠在下面,v字杠的上面是一颗黄色的三角星;坚士的标志是一道红色v字杠上面两颗平列的三角星;骁士的标志是三颗三角星。呈品字形排列;毅士的标志是四颗三角星,呈菱形排列。
尉官的衔章是青铜质地,大小也是长三寸宽两寸,副尉 的标志是一条直直的银白色细杠上缀着一颗银白色的四角星。正尉的衔章是一杠两星,上尉的衔章是一杠三星。准尉的衔章同尉官的基本相同,唯一有点差别的就是那颗四角星的颜色,准尉用的是黑色而不是银白色。一等准尉一杠三星。二等准尉一杠两星,三等准尉一杠一星。
校官的衔章是赤铜质地,大小如尉官,副校的标志是两道银白细杠中间缀着一颗银白色的四角星。正校两杠两星。上校两杠三星。准将的衔章也是赤铜质地,所不同的是缀着一颗明显比四角星要大一倍的八角星,八角星也是银白色的,而且没有了校官的那两条直杠。
裨将的衔章也是一颗同准将一样大小的八角星,所不同的是衔章的质地变成了白银色,用纯银打造而成,八角星的颜色也变成了青色。偏将的衔章也是白银制成。上缀两颗八角星,副将是三颗八角星,正将是四颗八角星,上将是五颗八角星,大将是六颗八角星。均成直线排列。后来人们也就尊称上将和大将为五星上将、六星大将。
至于元帅的衔章,由于现阶段还不准备授予。所以刘泽也就没有准备元帅的衔章,不过刘泽倒是有心理准备,既然元帅是位同三公的存在金印紫绶。金底紫星也是跑不了的,具体是何样式,等出来元帅授衔的时候再考虑不迟。
显然大家对刘泽这个新的军衔制度很感兴趣,看似与朝庭的品秩等级相差不大,但汉代社会历来重文轻武,武官的升迁之路大都很难,此次刘泽单独地为士卒武官制定出军衔等级,并规定凡有军功者,皆可升级军衔,而升级军衔就意味着提升官阶,让许多低阶的军官甚至是普通的士兵都看到了希望,战场上杀敌又怎么会不拼命不卖力。
经过讨论,初步定下了将目前徐州的军队编组为四个野战军团,第一军团由刘泽亲自担任都督,贾诩任第一军团的参谋军事,类似于后世的参谋长,为军团都督出谋划策。第一副都督由赵云来担任,第二副都督由徐荣来兼任。第一军团下辖三个师,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
骑兵师的编制略有不同,每个骑兵师拥有骑兵三千人,战马按一比一点三配备,每个师大约配备战马四千余匹。后世纵横天下无敌的蒙古骑兵都是一人配备两到四匹马,刘泽可没有那么奢侈,能超过骑兵数量三分之一配备战马已经是实属不易了。战马的稀缺和昂贵使得诸侯混战之中能拥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已经是令人仰止了,刘泽一口气给所有的军团都配备了骑兵师,足可以让天下群雄都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