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崇祯思子嗣 君妃细商议(1 / 2)

第101章 崇祯思子嗣 君妃细商议

(133)

王永光退出之后,小兴子立即进来探问道:“爷刚才同王大人已说了半天话,定是又腰腿襁硬了。要不要让奴才扶您外出走走?”

“不必了。你先出去办其他事去。让朕一个人在屋里静静。”崇祯和颜悦色地挥挥手道。崇祯半躺在龙案后的御座上,微阖双目,平心静气,让思绪重新回到多日前,大内总管安晓元,才开始向己提出,有关“袁崇焕寓所,竟藏有个天姿国色,知书达理,品貌俱佳;且尚待字闺中的舍妹”,“万岁爷现时后宫不充,子嗣空虚;正可选进宫来,封为嫔妃。”;随即是自己严厉训斥对方“别忘了‘内臣后宫不得参政’的《大明律》规定。”安晓元当场却以“后宫选女封妃嫔,完全是主子和皇家家事,与朝政无涉”据理立争的镜头;随又是后来者内阁副首辅王永光,会后特以留下,将此事专程奏禀的镜头------

崇祯原本是位具有远大理想,立志厉精图治的有为皇帝。他生平不近女色,不贪私欲。继位前为后继有人,仅经父母“包办”娶了一妻一妾;尚龙潜海底为信亲王时,为繁衍子嗣,听人劝又纳一妃。到正式入继大统当上皇帝后,亦就顺腿搓绳将原配妃嫔加封后妃。因其从其兄熹宗手,接受的原本是个烂摊子,既要拨乱反政,恢复原气,厉精图治,还想促王朝中兴。每常工作总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即便现有后妃亦常受冷落,又有何闲情逸致再纳新人?

但经不住属下大臣,身边近侍们的婉转规劝,旁敲侧击;尤其皇后田氏和皇贵妃徐如玉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力劝他“即便不为自己两情生活,亦应为大明江山社稷后继有人考虑;也该听众劝告再纳新妃”。他记得很清,前些日子,因先听了安晓元在耳边鼓噪,劝他再纳新妃;并绘声绘色说那袁崇焕的舍妹“如何如何好”。意即“过这村没这店,错失佳人,后悔莫及”。因他了解安晓元这小子原本不地道。干啥事均没利不早起,他那么下劲的劝说撮合,鬼知道他葫芦里卖啥药?而后紧接着又是内阁副首辅王永光正式上奏折劝导此事;后还紧跟不少朝臣上表章规劝------

这才不能不让崇祯开始重视起来;当冷静下来一想,深感事态的确严峻:是呀,古圣人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时朕后宫虽有一后三妃,但皇后田氏自15岁入宫,至今不育;贵妃李氏生来体弱有病,太医诊断不能生育;登基后晋封的皇贵妃徐如玉,同朕感情最好,人亦绝顶聪明,她若生育儿子,定有较高素质;但彼是位事业型女性,生性看重文韬武功,愿助夫君重振朝纲,促进王朝中兴;却不愿生育儿女,嗣后为其拖累。剩下个能生育愿生育的偏妃张氏,至今也仅生了个公主朱崧伦。

“尔今看起来,劝朕选女进宫封妃,充实后宫,繁衍子嗣,不仅是当务之急;且还是众望所归呢!”崇祯认真深入地想道。“是呀,时下朕正值壮年时,若只顾忙于国事,料理朝政,却忽略了后宫之事,妃嫔不充,子嗣空虚;百年后继位乏人;难道还能像皇兄熹宗那样,来个‘兄终弟及’?但朕却又无亲兄弟呀!”

想到此的崇祯帝不由一阵冷惊,汗亦溻湿内衣------

从而便当即下决心道:“既然如此重要,立马付诸实施。”但回头一想不仅又产生诸多疑问:那袁崇焕的舍妹晓频,真像安晓元说的那么好吗?当真至今仍待字闺中?她愿嫁朕为妃吗?他兄崇焕愿否将其嫁入深宫?

于是,像往常遇到军国大事难题,立即前去同爱妃商讨那样,当即一轱辘从龙床爬起,两只脚习惯性向着毓庆宫走去------

“既然皇上已理解了臣工们,纷上奏疏,建议皇上迎娶新人,是为大明江山社稷后继有人考虑的一片良苦用心,您就该当机立断接受建议,立即采取行动才对。”在毓庆宫里,当近侍宫女分别给君妃上过茶水,玉贵妃用眼神摒退宫内闲杂人等;当崇祯也已简单讲述了事情经过后;玉贵妃便严肃地道。“何况人家已将迎娶的新人目标都选好了。这是多么周到细致的用心啊!甚至让臣妾有点妒忌哩。”

“爱妃呀,你这话啥意思?咋听着有点酸味呢?”崇祯当即讪讪问道。“你是朕的至爱,正怕你误会多心:朕会像史上那些好色昏君,来了新人忘旧人;所以听了臣工奏疏后,虽感觉有道理,却还一直犹豫不决。这便赶过来征求爱妃意见。卿说成朕便行动;卿有异议朕便否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