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袁妃遭赐死 玉妃忧骤病(1 / 2)

第137章 袁妃被赐死 玉妃忧骤病

(184)

时间已到当晚寅时。此刻,原本僻陋的冷宫,重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宁静。但在外表寂静掩盖下,宫内深处却正进行着紧张有序的“备战活动”。为躲过内务府人的监督巡查;更骗过和冲破锦衣卫特务的封锁层层,得以安全顺利地将刚刚满月的皇子护送出城;皇贵妃徐如玉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竭尽了脑神。数天前便以南京福王朱慈益,特邀自己造府帮训女官为名,请旨要择日离京赴蓉。随行者除毓庆宫执事、近侍宫女凤羽凤鸽;本宫侍卫长韩佟外,另带数名各具武功仆从。至于如何携带小皇子?更颇费斟酌权衡。后随灵机一动:何不效仿昔宋神宗时,《狸猫换太子》故事?将幼皇子藏食盒携带出宫------

于是,便“如此如此这般”,一番安排和认真叮咛:“务必要步步小心谨言慎行;更须见风使舵灵活机动;反正千言万语只落实一句话:不能失败只许成功!”随便趁当夜天阴沉月朦胧,一行人各骑快马疾速出城------

已是夜半更深时分,宫外轮值太监业已梆打三更。和衣平躺床上的袁贵妃,虽困倦得上下眼皮打架,但却总还难以安寝入梦。多日来,因担心幼子人身安全,和嗣后遭际命运,一直在同皇姊玉妃共商“保皇储良策措施”。因为心中有事,所以尽管是产后虚弱的身子,因有精神力量支撑,反倒没觉身倦神困。今夜玉妃皇姐及他们毓庆宫人,护送皇儿刚走,这僻房陋室又顿陷昔日的宁静寂清,犹似坟墓般死寂阴沉。

按理说,现时的她,为爱子从此有了安全去处,再无须为其吊胆提心;更没有了亲情羁绊囚困,一颗心尽可彻底舒坦放松。但为啥她虽困倦,却仍难入梦呢?人说“险境过后犹惊恐”,此刻她便是如此心情。

不错,爱子经由皇贵妃徐姐,及她毓庆宫人业已安全送出;嗣后再勿庸担心仇敌报复伤加儿身。但是否灾难已过万事大吉了呢?此想法显然幼稚单纯;应该领悟清醒,更大灾难祸患还尚在后边呢!若让那孩子父皇知晓,怀孕足月的罪妃既已临盆分娩;但产下的皇子却不翼而飞无所行踪?那顿时的发作震怒当如雷霆;而对后果的追查,却不仅是动用内务府官员;恐怕还会驱动大理寺都察院;还定将此做为一惊天大案来查来办。到了那时,对事主和主要犯罪嫌疑人自己的惩罚,也不仅是简单的贬入冷宫,令其反省那样简单轻松?定还要经过“三堂会审”、“调查质证”;然后,给定个“虐杀当今皇子”的罪名,御赐三尺白綾,限时间就在这冷宫自裁,从而便尽快地追随崇焕义兄而去------

想到此便当即不寒而栗,混身上下彻心彻肺的冷!实在说她并非怕死,尤其当崇焕义兄被冤杀后,她当时就悲愤地想即时追兄而去;嗣后虽身仍存却心已死。若非如玉皇姐一再开导劝慰:“是有志有情女子,即便不为自己单为义兄考虑,亦不能任性轻生。难道不望有天亲听袁将终被洗雪冤情?”

是呀,若如此就死的话,岂非仍似义兄那样不白不明?背负着虐杀亲子的十字架遗恨终生?可若自己不愿被冤死的话,又如何对皇子的下落,做出让人信服的合理澄清?但若说出实情的话,便首先要牵累那位,全身心帮自己护皇子的玉妃皇姐;且皇上若知真相的话,定会立派人将皇幼子穷追回宫,其安全和命运便难卜吉凶?

那样的话,不仅自己一心护子的心血白费;且玉妃皇姐保皇储的良苦用心亦将付诸流东;且更令人心犹不甘,而死难目瞑。此实情若传至权奸安阉人处,小皇子定然是吉少多凶;那便直接影响到大明朝江山社稷、他日后难有人继承。古语讲“两权相倾取其重”。对比其“玉妃皇姐受牵累,失宠于皇上;皇幼子前途命运未卜,及大明江山社稷后继乏人”等的大是大非来说,自己被含冤致死的屈辱,和悲惨结局又算得了什么?既想至此,袁贵妃当即便滋升起,一股悲壮和大义凛然的豪情!躁动不安情绪亦当即平静。于是,便立即穿戴整齐,又认真地化了淡妆,重新躺倒床上,静等着那特殊一刻的到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