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规划(2 / 2)

华夏海权 终极侧位 1133 字 2022-11-22

第四块则是在后世的通化市和吉林市,前者自然不用说。通化的煤矿自然是重要资源。但是更重要的是同和和吉林将作为未来的铁路大动脉连接徐杰治下的第一区和第二区。辽东半岛处在大后方。肯定是作为工业基地而存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区则在侧翼提供畜牧产品和战马。而黑龙江区则是作为前线和粮食生产基地而存在的。而吉林区则是作为连接三者的交通线。

在徐杰的计划中,这些地方虽然总面积不大,最多也不过一省之地。不过都是东北的精华,无论是畜牧业、工业还是农业都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除了每年需要上交部分利润外,徐杰完全可以自行支配。而对于朝廷来说,徐杰这些地方虽然要的多了点,而且要军政一把抓。但是在慈禧看来这些地方都是不毛之地,除了辽东其它和荒野没什么两样。给了就给了,而且原理满族聚集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彼此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不用朝廷动手,一个个区域自己就被分割开来。如此一来最好不过。

地方有了,人也必须有,从哪找来足够数量的人力来建设这些地区着实有些困难。首先自然是东北武卫军的军人和军人家属,能来多少算多少,来者不拒。并且发放安家费。如果选择耕地则可以直接分到20亩左右的荒地。同时全国各地的因灾祸而流离失所的流民也是徐杰等人重点争取的对象。在地方官眼中只能带来麻烦的流民被北洋专门负责移民的官员集中起来然后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运往东北。而这一手直接解决了大量的人力问题。

土地和人力都有了。剩下的就是资金和技术。资金方面除了李鸿章和朝廷从日本赔款中拿出一部分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北洋体系内部的民间商人和南洋华人。除了对于本联盟内部的支持外,更多的人看重的是东北的前景。几百年来没有进行大开发的地方,有足够广阔的平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是说是一个聚宝盆也不为过。再加上这里没有清国其它地方那样高的苛捐杂税和刮地皮的贪官污吏。盈利空间会更大,而且绝大部分资源可以当地开采当地消化,这也省了不少运费。

而至于技术问题和工业的建立吗?想要搞自主研发,清国当时真没有这个环境。为了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治下4个分区建设起来。徐杰唯一的选择就是从西方引进设备和技术。不同于洋务运动单独建立一个工厂或者一个船厂,徐杰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到底选择那些国家和企业作为采购对象,徐杰必须再一次回到欧洲去考察一番。

当然,如此沉重的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他需要一个团队,这支团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清国留学西方的幼童和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组成的官方团队。这部分人将负责诸如兵工厂,船厂等需要政府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而另一部分则是民间代表团,他们负责为民间企业采购相关设备和提供咨询服务。

这次考察不是一次性的,在徐杰归国后,徐杰将在欧洲各国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用来持续不断的为治下的企业提供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情报,并根据国内需求在国外订购各种设备和原料。而这个机构被后世称为东北商会的组织开启了华夏大量引进希望先进技术的先河,无论是后世重工业企业还是庞大的民间财团,都与这个东北商会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感谢书友山轻盈的打赏,以及书友流氓蛋蛋、海峡老头、闲读天下书的月票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