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九 大写(2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192 字 2022-10-11

队伍又重新出了,所有人都尽量把绑带扎紧,有很多人脚部都在流血,但还是咬紧牙关紧紧跟上队伍。

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掉队,有一种叫希望的东西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心中。

短须和豹眼跑到李方身边,豹眼问道:“我从辽阳过来,那边鞑子一个个急的直跳脚,成片成片的麦田都几乎是绝收,怎么这边的麦子长的这般好?”

李方笑道:“种地也有讲究,老天不下雨就得浇水,没水怎么长的好?然后是怎么上肥,也有学问,怎么选种育种,怎么防虫,咱们这边有整套的办法,这都是学问,是孔先生带着农政司的人弄出来的。各地土地的情况不同,咱们这里就有农政司的大官在,指导咱们怎么种地……做事就要上心,而且各有专精,种地的学问,不比读书差什么。”

要是以前,豹眼和短须两个肯定嗤之以鼻,什么种地有学问,地就是那样,能把麦子种成花?再怎么说还是读书人厉害,没听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种时候,特别是从后金一带大量的减产绝收地方走过来的人,对李方的话也是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不会种地的,减产,绝收。

会种地的,麦子照样长的好,和丰年一样,不,甚至看长势比丰年还要好!

这就是学问,颠扑不破的真理!

“看来说学问都在书生脑子里,也不尽然啊。”

“咱庄上的秀才相公,连韭菜和麦子也分不清楚,什么学问,学到狗肚子里去啦。”

两人开始奚落起自己认得的读书人来,大明地方上的生员也是良莠不齐,多半是老实读书上进的,当然也有在地方上横行不法的,有包揽诉讼的诉棍,也有欺压良善巧取豪夺的,就算是本份读书的老实人,也多半是两眼长在头顶上,绝不会拿正眼看人。

只有读书进学,进入他们这个团体之后,才会被平等对待,除此之外,任何人,包括胥吏富商,僧尼黄冠,平头百姓中的三教九流,都得被读书人压制着,在这个国家,连亲藩勋贵太监在道义上都是被读书人压制的,甚至很多时候,在权力和收益上也是被读书人给压制着的。

有了机会,这帮一直被看不起的泥腿子也是拼命损着那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嘴上痛快之余,也是给队伍添了一些笑声。

“别说啦。”李方摇摇头,说道:“根据我们的情报,这两三个月,辽东到辽南到处在捕杀读书人,我大明的读书种子,最少在辽东到辽南这一片,几乎是要被杀绝了。”

这一下众人都是沉默不语了,连刚刚说的最起劲的豹眼汉子也是闭了嘴。

读书人这三个字在众人心里还是有特别的份量,而且敌人专门到处捕杀汉人中的读书人,用意也是十分明显了。

不管怎样,由于千年的传承,对也好错也好,读书人就是华夏真正的脊梁骨,杀光或是降服了读书人,华夏的文明也就彻底沉沦了,整个文明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下,异族的趋就和假意的奉承只是为了方便统治,后人把满清的一些尊孔和用读书人的手段就视为被同化,简直是荒唐可笑。

在沉默中所有人加急着脚步前行,连那些半大孩子都是咬着牙齿跟着,没有人哭泣也没有人哀叹,更没有软弱的呻吟,在千里长途的跋涉之中,这些软弱的情绪已经被彻底抛弃了。

这是辽东逃民,这是在苦难中坚忍不拔的一群人,这是一群最终选择不再臣服异族,不愿被屠杀和奴役的一群硬骨头的大写的人,他们经受世间最难想象的苦难,在历史上他们其实该被大书特书的一群人,结果在后世他们几乎完全被人遗忘了,很多书籍和影视剧中都完全没有他们的身影,人们还记得扬州和嘉定,但对最早被敌人占领的辽东却缺乏关注,几百万辽民要么被屠杀,要么历经苦难逃离,要么就被如猪狗般的奴役,所谓的民族融合充满了辽东汉民的血泪,尽管已经事隔数百年,民族间的仇恨早就烟消云散,但这群可敬的逃民也是最值得尊重和书写的人……现在的他们正抛弃故土,向着远方的希望飞奔而去。

……

“见过大兄。”

黄玉成先是一脸愕然,接着便是赶紧躬身行礼,黄玉安当然是揖让还礼,然后兄弟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真是完全想不到的事情。”黄玉安一脸笑容的道:“你怎么跑十二团的外围基地里头来了?咱们兄弟二人一年多没见,居然是在几千里外的辽东宽甸,这真是想象不到啊。”

黄玉安心中激动,连说了几次想象不到,足可见这件事给他的冲击还是当真不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