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也开始了新的整合,第一个订单要比3500吨大一点点,因为海量的投入和工作效率,哪怕船坞本身无法拓展,却可以在这个得基础上面进行改造,让它适合生产更大排水量的货船。
这一个订单是满载排水量为4500吨普通货轮,船坞或许在军用战舰上面,基本上是卡着来,最多只是稍稍超出一点点,但是在民用船舶上面,只要费心研究和改进,总能够提升排水量,这个也是的江南造船厂的优势之一。
在先进的船坞没有到位之前,3500吨的船坞,算的上是江南造船厂最好的船坞了,走到船坞之上,看着不远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一片农田,被江南造船厂收购过来,作为扩建额工程,此时从西北来的建设队伍,正在开始紧张的施工,那里会是未来江南造船厂的核心,1个3万吨级船坞,2个两万吨级和8个一万吨级,一共11个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会在那里落下,除了部分核心需要才能够国外进口之外,剩下的基础建设工程,也是重点。
超过1万吨级的船坞,已经在德国下了订单了,且一下子,就是11个订单,只是这个船坞,就高达5千万美元,上亿银元的投入,直接的占据了对江南造船厂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对于造船厂而言,船坞永远是最大的投入,接下来,只要保证船坞的利用率,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
得到了西北的提醒,从一些细微的环节,现了英国人的目的,德国目前也悄悄的转向了战时,作为战时经济,现在德国的大部分工业能力都被军火方面的生产占据了,西北跟德国的一系列协议,比如让一些简单,人员密集的生产,由西北代替,西北富余的特种钢材也可以用补充到德国去,这种情况之下,德国对于西北的订单也相当的支持,优先并且保质保量的生产了这一批船坞。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德国进一步跟西北的亲善,这也跟4亿美元有关系,大头还在后面,买东西还要看货试试,没有比这个订单更好的实验了,5000万美元而已,接下来,超过5万吨和3万吨的订单,只是船坞本身,就高达1.9亿美元,这是德国完全无法拒绝的诱惑。
西北的大部分行动,都相当的精确,船坞也是如此,此时,德国正在加紧赶工,早在几个月之前就下达了订单,最多3个月之后,万吨级的船坞就会生产出来,然后运送到江南造船厂,用半年左右的调试和整合,预计江南造船厂会在1913年的3-4月份,获得万吨级货轮的生产能力。
急剧扩大的造船吨位,也让江南造船厂极为的缺人,这点直接从西北进行补充,从西北来的工人,也经过了调查局的帮助,倒了几次的手脚,这样的话,列强们,几乎不可能从中间察觉到什么,外国人就是外国人,一定程度上面,他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可是真正的深入的了解中国,他们又都不愿意,很多时候,对于中国的了解,都是留于表面,并不深入,甚至在江南造船厂,西北工人前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些在造船厂工作外国人,或者不知道,或者没兴趣,总之一切都还是商业化的。
对于上海造船厂,一定程度上面,杨元钊还是寄予厚望的,它不是军用造船厂,这个在上海,在列强们的眼皮底下,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出现问题的,杨元钊也没有打算在上海刺激列强的神经。
作为洋务运动的最大收获之一,江南造船厂却会成为中国造船业的起点,从民用到军用,在20世纪初的这个时间,远远没有后世的那么泾渭分明,后世,军用就是军用,民用就是民用,民用几乎不太可能取代军用,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可是一体机的出现,可以变所有不可能的成为可能,加上有德国的全力帮助,杨元钊没有任何的担心。
再说了,未来,一战是一个盛宴,亚洲没有卷入到这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可是亚洲的日本却分享了这个盛宴,繁忙的交通,无数的物资流通,战争的时期,任何的东西都变得昂贵了,运输更是如此,德国击沉的英国商船,几乎是千百万吨级的,这些代表这运力,要如何的进行补充,美国和英国几乎是满世界的挥舞着订单购买船舶,特别在美国参战之后,就更是如此,不然的话,中国怎么可能接到2个万吨货轮的订单呢。
现在,西北的钢铁厂,拥有了这个基础,提前布局,生产大量的远洋货轮,最起码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海员,为将来的远洋舰队,创造机会,只要布局合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肯努力,在一体机和杨元钊的共同努力下,在勤劳的中国人民建设之下,中国会迎来崛起的时刻。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