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第二十三章 弱肉强食(1 / 2)

4月2日,天空是晴朗的,西班牙的上空却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云。

西班牙南部,马拉加港。

唰……唰……唰……

天刚蒙蒙亮,整齐响亮的皮靴声充斥在这座海港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好奇的打开自己的窗户,他们看到的是一队队行进中的步兵,他们有着圆顶带耳沿的灰色钢盔、如林般笔直油亮的步枪、灰色整洁而厚实的军服,还有一张张冷漠的面孔。这些队伍的旗帜上有着硕大的黑色十字、触目惊心的黑色兀鹫、醒目的黑白红,人们猛然想起这一切都属于那个遥远而令人畏惧的国度。

在这些步兵队列最前方,骑着战马的军官们将胸膛高高挺起,他们的目光极其冷漠的看着前方。

在港湾内,十数艘战舰静静的停泊着。刷着灰漆的舰身简洁而威武,舰上的旗帜迎风飘扬,根根粗大的炮管从坚实的炮塔中伸出,那些黑洞洞的炮口无言的打量着码头上的一切。

停靠在港内的各国船只上,船长、水手们和马拉加的市民一同目睹了德国军队的严整军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这样的队伍穿过城市,随后还有隆隆作响的钢铁战车、骇人的火炮以及精壮的战马,而那些战舰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港湾一般,每天随意在港口进出、巡视。

这座港口的名头后面,此时霍然写着“租借”。

很快,在马拉加登陆的军团接到德国陆军本部的通知,他们被正式命名为“直布罗陀军团”。军团长奥利?卡恩中将,总参谋长冯阿厄姆上校,副总参谋长隆美尔少校。拥有22架战斗机、21架攻击机、45架轰炸机、6艘飞艇和若干观测气球的军团直属航空部队由空军上校保罗?绍肯负责。

这支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军团并没有立即开赴百里之外的直布罗陀,在派出一支先头部队与克莱斯特的陆战队会合之后,奥利让他的士兵在马拉加港以北几公里处宿营,卸船的装备随后也被运到这里。

护航而来地战巡“戈本”号和另外皱巡洋舰、瞰辅助巡洋舰、瞰驱逐舰随后也接到海军部的命令,它们正式成为“直布罗陀舰队”。威廉姆斯,索罗钦中将任舰队司令。

柏林的上空笼罩着厚厚的雨云。

皇宫的一间大会议室里,主人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巨大的战略地图,在这幅地图上直布罗陀海峡南北两侧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都被标上了蓝色,而整个直布罗陀海峡都在这片蓝色区域地控制之下。

“完全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听起来不错,虽然没有哪个国家会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各国利益的,尤其是我们的奥匈邻邦!对于我们建立规模可观的地中海舰队、修建坚固的突尼斯要塞、进攻直布罗陀要塞这一系列行动,他们显然不高兴了。昨天。我收到了约瑟夫皇帝的信,他认为凭借奥匈帝国的海军力量保护同盟各国在地中海的船只和运输线绰绰有余,我们德国可以把精力全身心的放在英国人那里!”辰天语气平淡地说着,就在两天前,直布罗陀要塞英军司令罗克将军提出停战兵,并希望德国政府允许他和他地士兵体面的退出要塞然后返回本土。尽管其间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辰天的直布罗陀计划算是成功达到目地了。

“陛下!据我所知,当初在和意大利人和谈这件事情上,约瑟夫皇帝的大臣们就很不满意,他们认为是我们限制了他们应得的利益。现在。维也纳的皇宫里出现了很多不利于我国的声音。约瑟夫皇帝哪里倒不用太过担心。关键在于他们的皇储。上周,在有不少奥匈高级将领出席的私人宴会上,他宣称奥匈帝国今后最大的威胁已经由东面转移到了西面。这对于我国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说话的是帝国外交大臣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帝国扩张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上任之后,面对帝国外务上地一大堆繁杂事务,这个中年人据说每天只能睡上2个小时,而且2个月内体重减轻了足足万磅。

“意料之中!那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或许是音乐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爱情远比皇位重要,统治者既不关心也不能团结它的形形色色的民族,在他们的军队里,日尔曼军官占大多数。但军官们往往不能使他所收集的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人懂得他的话。”辰天用不理解的语气和轻微地嘲讽评价着那个国土异常庞大的二元君主国,让他感兴趣的只是富饶的奥地利、堪与克虏伯比肩的斯科达兵工厂以及那支实力雄厚的海军。

顿了一会儿,辰天转向一旁的贝特曼,“我亲爱的首相,从您的角度看,奥匈帝国的情况如何?我的意思是,内政、工农业、经济和民生。”

这位有着一张瘦长的瓜子脸、头发胡子花白而目光显得相当锐利的老人长于内政,在这方面就连辰天也对他相当的敬重。只是与俾斯麦这种政坛老手相比,贝特曼只算是一个高级公务员――不论能力还是气质。他都没有俾斯麦那种政治手腕和霸气。

“回陛下,就这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来说,他们拥有的是糟糕的民用和军事工业、糟糕的政府效率、糟糕的金融体制,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都糟糕透顶!”贝特曼很直接的给出评价,那个二元君主国存在的关键不在于体制,而是约瑟夫皇帝在其中所起的纽带作用。这位老皇帝既是奥地利的国王,也担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有着自己的政府和议会,匈牙利也一样,帝国还有一个共同的中央政府,如此错综复杂的机构其效率可想而知。相比之下,德国的政体虽然有些相似,但各邦国之间的向心力和运转效率要远高于奥匈帝国,尽管这种状况距离真正的统一还有一定的距离(元首的第三帝国),却也是目前可行的最佳体制。

“糟糕地军队!”豪森将军毫不客气的补充道,这位不久之前从意大利返回柏林的将军对于奥匈军队有足够的发言权。“奥匈联军在组织、士气和装备上的水平,完全与他们的大国称号不符!除去将领和地理的因素,他们的战斗力甚至比不上俄国军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