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研究基地的火炮靶场位于基地所在谷地的东侧,距离易北河有大约5公里,再往东大约5、6公里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当辰天等人在一旁的观阅台上入座的时候,由一个简单炮架托着的10管150毫米“烟幕发射器”已经装填好了弹药,炮管以大约30度的仰角对准了正前方那座200多米高的山丘,六名穿着灰色陆军服、头戴钢盔的士兵站在距离发射器20米外一个用沙包堆砌的简易掩体里,类似炸药按钮的电子点火器开关就在其中一名士兵手中。掩体后面是好几个长木箱,打开的一个里面放着一枚枚前部呈圆柱形、后面带有尾翼类似拉长缩小型航空炸弹的东西。
“陛下,可以开始了吗?”
该武器项目的负责人多恩伯格前来报告说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这并不是辰天第一次观看所谓“烟幕发射器”的实弹演示,早在1921年的时候,专家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制第一门多管炮,1923年7月,第一种110毫米特种火箭在这里进行了试射,辰天特地从柏林飞来观看,但当时最大的问题在于火箭弹的弹着点散布过大,用于实战的话将大大影响作战效果。
所幸的是rc研究中心的有关项目是最高统帅部直属的,详细的分析报告不久之后被递交到了辰天手里,辰天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给了专家们一些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火箭弹采用尾翼而不是旋转来稳定方向,这个办法果然十分有效,在解决了命中精度问题之后,专家们又陆续解决了另外一些技术难题,最终在1927年研制出了令人满意的“150毫米烟幕发射器”。
所谓的烟幕发射器不过是一种对外掩饰,它的正式名称是“1927式15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如果这一次演示得到德皇和参谋部技术专家的认可,这种火箭炮便将进入量产和批量装备阶段。专家们也将着手研发各种改进型,各种不同口径和可用于海、空军的火箭炮将可以在短时间内一一完成,这也是德皇最初对这个项目寄予的期望。
“开始吧!”辰天点点头,然后从侍从官那里接过高倍望远镜,靶场那头地山坡上有一个明显的白色标靶,周围有简单的战壕、掩体和两辆破旧的卡车。
射击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在炮手按动发射器开关之后,咻……
咻……咻……的声音在短短数秒内响起了10次。那座发射器顿时笼罩在发射药的硝烟之中,带着耀眼的火焰,一枚又一枚火箭弹从白色地烟幕中钻出,隆隆的爆炸声开始从标靶所在的山坡上传来,一大片区域随即被火光和烟尘所笼罩。
这个场景辰天在电视中看过多次,但那已经是非常遥远的记忆了。
15秒之后,实弹射击演示结束,观阅台上鸦鹊无声,笼罩在发射器和标靶周围的硝烟非常缓慢的消散着,好一会儿辰天他们才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次射击的效果。
“很好!”辰天表情虽然平静。心里却是十分喜悦的。这种火箭炮齐射的效果绝不亚于一个陆军轻炮兵连所有火炮进行齐射,而且火力密度还要超过后者。就这次炮击的场面来看,射程为6000米时距离标靶中心最远地一发火箭弹也在150米范围之内。符合陆军部对该武器地技术要求。
“装填准备!”
随着炮长下达了再一次装填的命令,炮手们用小推车将两箱火箭弹推到发射器前,然后将一枚枚带有飞翼的火箭弹填入圆形炮管,在辰天地建议下,专家们还开发了使用导轨和铁制发射箱两种发射模式,虽然发射器外形上截然不同,但基础技术却是通用的。
身边几位正谈论着这种武器的前途,辰天兴致勃勃的看着士兵们装填弹药——装填速度也是考虑一种武器优劣的因素,现在看来那些30公斤的火箭弹虽然有些沉重,但体格健壮的士兵们还是在2分钟之内将10枚火箭弹重新装填完毕。
接下来的三次射击和装填并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从奥利、霍夫曼还有火炮专家们的表情来看,这种火箭炮的性能也得到了他们地认可。再看看标靶区,那些建议的工事连同那两辆废弃卡车已经被轰烂,这仅仅是40枚单发成本还不到25欧洲马克的火箭弹的威力!
在这之后,辰天将多恩伯格和这个项目小组的成员们叫到跟前,对他们的工作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在火箭炮领域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
接下来,辰天又对自己的陆军大臣、军需总监以及火炮专家说:
“这是一种用途广泛、前途无量地武器,我们需要各种口径的火箭炮。
80毫米、110毫米、150毫米、210毫米,各种火箭炮适合不同环境下的作战需要,6管、10管、16管、24管都可以尝试开发;我们需要各种用途的火箭炮,陆地防空、舰艇防空、舰艇对舰艇、飞机对地、飞机对空,我想它们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机枪和大炮,但绝不是机枪大炮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奥利等人纷纷表示认同。
“在巴巴罗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大量的这种火箭炮,而且最好能以师、旅、团级规模将火箭炮运用在各个战场,将军们,这些火箭弹的密集火力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让我们轻松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辰天乐滋滋的展望着未来,直到霍夫曼提醒他,“陛下,我们是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名称作为这种武器的代号,‘1927式15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的名字实在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