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灞柳依依文(1 / 2)

春光和煦,西安城东灞水岸边的两行柳树,此时皆已满树嫩绿。轻风徐来,带起漫天的柳絮,使得周围的景致一时朦胧起来。这如梦如幻的景色,自是吸引了无数达官贵人和殷实人家前来踏青。而清澈的灞水中也时不时驶过一两条画舫,泛起粼粼波光,追逐着游人的欢声笑语,渐渐地向远方荡漾开去。

其中一条画舫,正载着数人在河道中心缓缓行驶。船尾的艄公几乎不怎么用篙,只是让画舫顺流而下。而两个年轻人立在船头,指点着两岸的美景谈笑风生;后面三人则在船舱中悠闲地品茶弈棋。让人见了好不艳羡。

这两个年轻人,正是秦王朱由检和朝鲜商人韩真。而船舱中的三人,则是林佑坤、李自诚,以及韩真的一名随从。

“尤公子真好兴致!”韩真由衷地赞叹道,“小可本想挑城中最大最好的酒楼宴请公子,公子却别出心裁,带小可来此泛舟。这里的景色果是宜人,城中万难见到。相较之下,小可的提议就显得太过庸俗了。”

“嘿嘿!”朱由检也心情极好地笑道,“这‘灞柳风雪’号称是关中八景之一,其实小弟也没见过,故此才邀韩兄同游。不过小弟也不全是附庸风雅,实是觉得在酒楼吃喝一顿,花上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也不过是摆阔炫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还不如粗茶淡饭吃得舒坦。尤其是那些油腻荤腥之物吃得太多,反而容易引起‘三高’,那就得不偿失了。”

“何谓‘三高’?”韩真诧异地问道。

“那什么,三高啊,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朱由检尴尬地胡诌道,“这是小弟在京师之时,听一位西洋和尚说的,具体含义也不甚了了,总之不好就是。”

韩真讶道:“尤公子还接触过西洋人?”

“是啊,他们是为传播天主教而来。”朱由检蓦地想起汤若望那老头子的模样,不禁笑道,“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好东西。可惜朝廷为防范‘异端邪说’,也禁绝与西洋人的往来,这就有点因噎废食了。”

“尤公子高见!”韩真颇有同感地道,“就以‘海禁’来说,宋元两代,海上贸易极为发达,像那泉州、杭州等港口,番邦人皆在数万以上,朝廷和百姓都获益颇丰。

“可自本朝洪武年间开始,朝廷一直奉行‘片板不得下海’,严厉禁止民间海上贸易。像小可这样的外邦商人,也只好隐姓埋名,冒着杀头的风险进行走私。虽然隆庆年间实行‘开关’,但也仅限于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地。我们做生意,还是偷偷摸摸地,心中总有惴惴之感。”

“这一点韩兄不必担心了。”朱由检笑道,“你的商船不是经常在登州停泊么?登州参将戚美凤与小弟有旧,只要小弟修书一封,戚参将必会大开方便之门,说不定还能派水师为商船护航呢。”

“尤公子真是神通广大!”韩真大喜道,“既如此,咱们就言归正传,谈谈入股的事情吧!”

二人即返回船舱,留下李自诚,林佑坤等人则退出舱外。这也是朱由检将会谈地点安排在船上的原因之一,因为毕竟是要做见不得光的走私生意,在酒楼等处总怕隔墙有耳,惟有船上是万无一失。

李自诚首先表态道:“两位公子尽管商议,鄙人唯尤公子马首是瞻。”

朱由检却摇头笑道:“不然,既然是合伙,还是要以出资额为标准,谁出的资金多,谁就更有话语权。而且咱们接下来要做海外贸易,再叫‘泾阳商帮’就有些嫌小了。韩兄是朝鲜人,而大明和朝鲜隔黄海相望,不如就叫‘黄海商帮’,以显示咱们合作双方是平等互利的关系。韩兄以为如何?”

“小可愧不敢当!”韩真激动地道,“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小可也是番邦人,怎敢与尤公子平起平坐?”

“韩兄不要客气,就这么定了!”朱由检豪爽地道。

接下来,则是洽谈出资额。之前的泾阳商帮,是朱由检出资十万两银子,李自诚出了三万两。至于开设香榭丽舍用到的那些古玩,朱由检并未作价入股,而只是算个人卖给泾阳商帮的,卖价较为低廉,赚到的利润则按照出资额与李自诚分享。

韩真了解道这个情况后,不禁诧异地道:“二位,请恕小可直言,如此做法,李帮主可是占了尤公子不少便宜。”

朱由检却笑道:“账不能这么算。泾阳商帮现在还开着粥厂,眼下是干赔不赚,与古玩店的收益相比,只能勉强打平。这粥厂是小弟要开的,李帮主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相当于是生意还没做就先损失了一大块。所以小弟这也算是补偿李帮主,须知不论何种合作,必须能够‘双赢’,否则合作就长久不了。”

“双赢!”韩真将这个词默念几遍,疑惑地望着朱由检道,“尤公子这种说法十分新奇。商场如战场,不是你赢我就是我赢你,这‘双赢’又从何谈起?”

“咳,咱们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嘛!”朱由检哈哈大笑道,“所谓双赢,其实就是有钱大家赚的意思,咱们之间无所谓输赢,但对于对手,咱们则是大小通吃,让他们统统输光!”

几人均会心地笑了起来,最后商定由韩真出资七万两银子,成为黄海商帮的二股东。至于粥厂,则采取类似之前古玩的做法,从黄海商帮中剥离出来,成为朱由检的个人资产。粥厂以后再进粮米,朱由检就要自掏腰包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