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夜,皇太极几乎被明军的“无耻”战术折磨得快要发狂了。—.{2}{3}{w}{x}].
他设想的明军继续推进、露出侧翼让他包抄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明军推进到护城河外沿后,最后一次推进却不是直线前进了,而是挖了一道半圆形的战壕,战壕两端与前一道战壕相连。
这样一来,虽然最前端又靠前了五十步,但根据同样面积的图形,圆形周长最短的几何原理,明军的侧翼火力也相当密集,而且可以随时退回前一道战壕,清军焉敢轻易发动进攻。
但是明军的宗旨,就是一刻也不让清军安生。阵地巩固下来以后,明军的“骑兵”终于出动了。但这种骑兵可不是明军的正规骑兵部队,因为做为骑兵主力的三千营一直在郝永忠的统领下,现在根本没在京师。虽然他们也骑着马,但其实是神机营的狙击手。
每次进攻他们也不多出动,就是五人五骑,每人携带三支已经装填好的燧发鲁密铳,突进到距离清军哨探一百五十步左右就停下来,然后在马上端枪、瞄准、射击。
如果清兵被击毙,或者受惊败退,狙击手们就在停在原地好整以暇地装填弹药,然后提缰向前再走几步,继续在马上端枪、瞄准、射击。反正鲁密铳的射程远远超过清军弓箭的射程,明军能打到清军,清军却打不到明军,这打不还手的敌人,那就往死里打呗。
清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组织过几次短促的突击,而且出动的都是白甲兵,企图把明军就地围歼。但狙击手们机灵得很,只要看见清军出动,二话不说拨马就跑。
虽然清军的战马确实比明军的脚力好,但双方的距离可是一百五十步以上,也就是半里地。清军就是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在三里之内就追上明军半里。
还没等距离缩小多少,明军狙击手已经撤回阵地了,而阵地上的上千明军则是严阵以待,就等清军送上门来。清军来少了,还不够给几百名鸟铳手填牙缝的;若来得多,开花炮可就又发话了。如此折冲数次后,明军毫发无伤,清军反而又损失了十几名白甲兵。
眼看着自己的贴身护卫、八旗铁骑中最精锐的白甲兵一个个被击毙,皇太极心疼得都快掉眼泪了。八旗全军十余万人,白甲兵才三千人,那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也是对他誓死效忠、他赖以震慑其他满清贵族的重器。如果把白甲兵拼光,他这个大清国皇帝还能当多久都成问题了。因此皇太极也顾不上在正蓝旗面前保持脸面了,气急败坏地命令所有白甲兵全部退回大营,营门紧闭,以免遭受更多的损失。
可是清军刚刚缩回去,明军的狙击手又如牛皮糖一样沾了上来。你不是不出来么,没关系,狙击手们也不着急。本来三支鲁密铳都是装填好的,可以很快全部击发完毕。但是他们却像戏耍老鼠的猫一样,有时候砰砰砰三枪全打完,然后慢慢填弹;有时候却端着枪半天不打。越是不打,清军就越提心吊胆,因为谁也不知道在下一秒钟,足可穿透铁甲的会不会冲着自己的脑门飞过来。
其实明军每次一共才来五名狙击手,而且也不是每次开枪都能击中,对清军的杀伤力实在有限。然而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却实在太大了,清军又没有装备盾牌,无法像明军那样用盾牌护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推出几辆临时赶制的楯车,再命几十名士卒手持木板,聊做防护之用。
楯车确实不怕,但是不可能挡得那么严实,最起码离地面三尺以内是没有遮挡的。至于木板,防御效果就差多了,虽然未必能打透木板,但肯定会把木板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