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借粮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富绅大户,而非穷苦百姓。朱由检深知普通农户由于土地兼并和承担徭役等问题,负担已经很重,再加上缙绅是免于纳粮的,如果向收取田赋那样借粮,普通农户和佃户的负担就会更重,而那些大户则会千方百计设法逃避,不但借不到多少粮食,反而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朱由检把借粮对象限定为那些官绅、地主、富商,你们不是不用纳粮么?没关系,也不让你们纳粮,借粮总可以吧?但是找你借你就得借,不借不行,由军队执行,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但是朱由检也预料到,这么做肯定会引起富绅阶层的极大不满。为了不激化矛盾,团结一切尽量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快平定叛乱,稳定中原局势,朱由检还是采取了几条必要的措施。
首先,不是军中谁都有权力借粮的。朱由检把这个权力仅仅赋予卢象升一人,所有的借粮行为必须由他经手。再加上一式四份的借据,使借粮尽量规范,出借者什么时间借了多少粮一清二楚,只要大明不亡国,永远有据可查。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借粮者吃了定心丸,而且也避免了借据灭失、经手人太多导致的混乱,以及别有用心者伪造借据冒领粮食的问题。当然如此一来,卢象升就辛苦多了,他每天都不得不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府县、村镇之间,直到深夜才能回营。
第二,借粮或是借饷不白借,是有利息的。虽然并未规定何时偿还,但是隔的时间越长,利息就越多。如此一来,那些大户等于是拿这些粮饷放贷,而且是贷给朝廷,永远不会烂账。等局势稳定以后,朝廷一定会把这些欠账连本带息归还,朱由检相信就凭那些新大陆的作物,做到这一点并不太难。
第三,凡是借粮的大户,都由卢象升设宴宴请,借了多少数额张榜公布,并发给“奖状”一张。这“奖状”可不是发给小学生的大路货,而是经过统计之后送回京师,由内阁的阁臣和中书舍人手书的条幅一幅。
要知道这些人无不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家,想找他们索字必须是熟人,否则给银子人家也不写。得到这幅满篇溢美之词的条幅之后,借粮者大可以把它装裱起来显耀门庭。
这还不算,朱由检又命各地官府衙役举着大红榜单敲锣打鼓地游街,让当地百姓全都知道这些富绅大户的善举。以上种种措施,说白了就是往这些人脸上贴金,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或是补偿感,从而减轻对借粮的抵触情绪。
还别说,这一招相当有效。很多大户被“借粮”之后本来是一张苦瓜脸,可是周围的乡里乡亲见了他们全是一片赞颂之声,这些人就是心里再不情愿,也不得不装出一副义正辞严的模样,说自己为了能让官军尽早平叛,是如何主动借粮的。这样推广开了以后,卢象升办事也就容易多了,甚至还有聪明人知道躲也躲不过去,索性主动找上门来借粮。
当然,与后勤问题相比,军事部署同样重要。两天之后,随着孟拱部的到来,大军终于开始越过漳河,向河南境内进发。朱由检呼吸着河边凛冽的空气,却似乎已经闻到了战争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