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国(1 / 2)

朱由检在接见苏禄贡使时,提出一个“兄弟之国”的崭新概念。 几位阁臣一开始还没醒过味来,过了一会儿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文震孟与何如宠立即明确表示反对,毕自严与杨嗣昌也委婉地表示这种称谓似乎不妥,只有王应熊表示支持。

结地不地技秘艘克敌后酷

其实王应熊只是因为自己的建议被朱由检驳斥,正在惶恐之中,故而无论朱由检说什么,他都会无条件支持。若究其内心,对“兄弟之国”这种说法也是不以为然的,其他几位阁臣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大明帝国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四方万国来朝,定君臣之分才是正理,怎能与番邦称兄道弟?

朱由检心里却清楚:中国自古以来推行的封贡宗藩羁縻体系,虽然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地理大发现接近完成,西方列强的触角已经伸到东亚,这一体系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是中国的士人阶层沉醉于“天朝上国”的地位,不肯“开眼”,而是宁肯采取闭关锁国的鸵鸟政策,拒不与西方国家来往,从而错过工业革命的绝好发展良机。

第二,封贡羁縻体系导致宗主国与藩属之间的主权与领土问题很不清晰,这对当代国家而言是不可思议的,朱由检实在无法接受。理论上各藩属的国王或是首领均应受大明皇帝册封方才合法,可事实上大明的国力并没有强大到可以仅凭一句话便更换藩属国国王的程度,各藩属国还是自行其是,无形中损害着大明的权威,远如安南,近如朝鲜,莫不如是。藩属国与藩属部落的区别也模糊不清,更没有明确的边界划分,导致甚至没人能说清大明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边界到底在哪里,为后世留下无穷后患。

第三,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严重脱节。大明为了维持宗主国的地位,对入贡国采用重金赏赐的手段,对财政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本身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只是满足了皇帝和大臣的虚荣心。而当藩属国发生战乱时,大明为了显示自己宗主国的权威,在调停无效的情况下,如果出兵,则是无偿为藩属国打仗,安南及朝鲜便是如此,往往损兵折将,大伤国力;而如果不出兵,则会严重损害自身的权威,藩属国便会认为大明可欺,摇身一变成为危害大明安全的敌人。

所以朱由检早就想彻底改革这个封贡宗藩羁縻体系了。此次叶尔羌苏禄暹罗入贡,恰好给了他改革的契机。

敌地科远羽太结克艘由方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