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放出风去,就说我军粮草没有了,准备北撤回国,晋军必会出城追击。陛下再埋伏下精兵,如此,晋军必会大败,大事可成矣!”
耶律德光依计,当即放出谣言说粮草没有了,假装放弃元城北上回国,但却将数万精骑暗暗埋伏于古顿丘城,准备在晋军与镇、定之军会合之时,突然出击。
张从恩果然中计,连忙遣使报知澶州,奏请赶快出大军追击。景延广也信以为真,当即调集各路大军准备追击。高行周接到诏命后,上表谏阻道:“依臣计算,辽人粮草尚有许多,兵力尚强,臣担心此乃诱敌之极,万望陛下不要轻易出军追击,以免中敌奸计。”
石重贵也有些疑虑,但景延广却道:“我坚壁清野之计已令胡虏无所作为,再加上马家口、戚城之战,已经杀得辽军心胆俱裂,他们再留在这里,岂不是等死?张从恩之报,正是情理中事,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其时也!”遂不听高行周劝阻,立令各军追击。
说来也巧,景延广大军正要出发,突然间天降大雨,道路滂沱,大军根本就无法行军。景延广无奈,只好等到雨停了再发军。没想到,雨却越下越大,而且一下就是十几天。景延广整日里计算着日子,心中直怨上天:上苍真是无眼啊,您这不是在护佑胡虏吗?
景延广哪里知道,耶律德光此时也在怨恨上天,而且已经是气急败坏了,整日里手指着上天破口大骂:“你这个不长眼的老天,你这不是有意偏袒中国人嘛?”就这样,辽国数万精骑一直在大雨中埋伏了十几天,早已是人困马疲了。
赵延寿对耶律德光说道:“其实也不能全怪上天,晋军全都在黄河岸边,实际上还是对我军威势心存畏惧的,所以才不敢前来。为今之计,我军不如直抵其城下,四面围攻,夺其浮桥,如此,则天下可一战而定也。”耶律德光此时也别无良策,当即令伏兵起兵,向南而行,至澶州城之北列阵,以向石重贵炫武。
直到辽主耶律德光亲率辽国大军抵达澶州城下,景延广这才知道辽军之计,心中不免连连向上天赔罪。石重贵也郑重地向上天施礼,口中说道:“若非上苍护佑,天下臣民早已为胡虏荼毒了。”
辽军很快就摆好了大阵,东西恰与澶州城的两端墙角相齐。石重贵、景延广登城相望,只见旌旗蔽日,膻旄林立,远远望去,竟是一眼望不到边。石重贵此时,不但已毫无畏惧之心,反而还欲亲自率军出城迎战,景延广苦苦拦阻,奏道:“我军只要坚守城池,辽军虽盛,又能奈我何?”
石重贵道:“胡虏耀武扬威,难道我中国之人怕了他不成,既是北国皇帝驾临,朕岂可失礼?咱也让他看看我大晋的军威!免得他们总在觊觎我中国之土。”
景延广一想也是,只好令城上守军以强弩远射,使敌军不敢向前。随后才令各军按序出城:先是宿卫六军,接着是各藩镇大军。
“通通通通”,澶州城一阵震耳欲聋的号炮声,立时吸引了耶律德光和辽**士的目光,尽皆朝着澶州城门望去,只见大队晋军自城内向外涌出,出城之后即向两侧顺次展开,骑军、枪军、弓箭军、步军、铁甲军,各兵种按序出城晋军陆续出城,竟持续了半个多时辰!耶律德光估计,单单出城的晋军就有十万之多,无论是盔甲鲜明的宿卫军,还是各色旌旗的藩镇军,看上去每一队都旗帜鲜明,士马严整,军威甚是强盛,至于城里还有多少兵,他就不得而知了。
耶律德光看着看着,心中不觉就有些气馁了,转头对赵延寿道:“杨光远说晋兵有一半都饿死了,怎么还有这么多?”
赵延寿正要回答,猛听晋军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声势之大,直如阵阵雷鸣一般,耶律德光大吃一惊,连忙转头看去,只见晋军大阵从当中分开了一个夹道,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头戴高高的缨络战盔,身披黄色战袍,在诸将簇拥之下,跨乘宝马缓缓而出。
后人有诗赞道:
路出澶城云正浓,旌旗舒卷见北征。
三军白光九天寒,一角黄旗万岁声。
耶律德光心想:此人看来就是晋国皇帝石重贵了。此时离得太远,虽然看不清他那一双“大眼”,但从那身材、相貌看,依稀就是他在太原时见过的那位“大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