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军士又道:“不称帝也行,就称王吧!”
方太知道,再不答应他们,自己真的可能就会有性命之忧,只好同意先称“郑王”。
众兵士大喜,皆齐声大呼“万岁!”
方太就这样忐忑不安地做了“郑王”。他知道,辽人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只得令众兵士加紧加固城防,准备抵御辽人来伐。不想,辽人还没来,倒来了一支号称“大梁皇军”的队伍。方太大为纳闷,忙登上城楼观看。他俯首一看,心中不禁就笑开了:只见城下这些人虽然人数众多,足有一万多人,但却服色各异,穿什么衣服的都有,大多都还打着补丁,有的还赤着脚,露着小腿。他们手中的兵器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有长矛,也有大刀,但更多的则是木棍、锄头、钉耙,甚至还有人拿着菜刀。众人全都乱七八糟地站在地上高声叫嚷,只有二个人骑在马上,其中一人虽然长相木讷,但却身穿皇袍,头戴天子冠;另外一人披着红色大氅,身材却甚是魁梧。
此时,这些人手举着“大梁皇帝”的大旗,口中高喊着“驱逐胡虏”、“振兴大梁”的口号,正跃跃欲试的准备攻城呢!
方太大奇,忙问左右这些人是什么来历。众将大多不知,只有一位小卒说道:“那个穿红色大氅的叫张遇,是嵩山盗贼的首领,城下这些人大都是躲避‘打谷草’逃亡到山谷中的百姓,至于那个穿黄袍的,我就不知道了!”
也难怪他们不认识,其实,张遇也是前两天刚刚才认识这位穿黄袍之人的。此人姓朱,名乙,原本是大梁宗室的嗣密王!当年,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大梁之时,朱乙为了避祸,就逃到嵩山少林寺出家当了和尚。前些时候,嵩山义军首领张遇才得知这一情由,遂亲往少林寺劝其出山,请他率众抗击契丹。朱乙起初不肯,但在张遇的一再劝说下,最后还是答应了他。张遇大喜,当即拥立朱乙为天子,以大梁为国号,并把嵩岳庙中神像身上的衮袍、冠冕扒下来,当作了朱乙的皇袍、天子冠,然后就率领一万多人前来攻袭郑州了。
方太心想,辽国人来了,他对付不了,但对付眼前的这些泥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遂亲自率军出击。义军虽然人多,但却是乌合之众,哪里是这些训练有素的兵士的对手,不一会,就被冲了个七零八落。张遇只好护着张乙收拾残“军”离开了郑州,准备去“攻打”洛阳。
方太自从被逼打出了反抗辽国的大旗后,心中一直就忐忑不安。他认为,辽军此时兵势尚强,郑州离大梁又近在咫尺,辽军随时都有可能来攻,便对戍兵们说道:“洛阳留守辽兵很少,离大梁又远,可以作为根本,我们不如放弃郑州西进洛阳,以避开辽军锋芒。”但戌兵们却死活都不愿离开郑州,方太无奈,竟趁着戌兵不备,从西门逃出了郑州,逃往洛阳去了。
方太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郑州,戍兵们尽皆惊恐万状,皆担心辽人会来报复,情急之下,竟生出一计,便分别遣人到大梁和洛阳,主动对辽人说,是方太胁迫他们叛乱的。方太听说后,忙令儿子方师朗去向辽人辩解,辽将麻答不信,竟一刀将方师朗杀了。方太有口难辨,正在为难之际,张遇簇拥着张乙又率领“大梁皇军”来攻洛阳了,辽国留守大将刘晞不明义军军力,一听说有上万人之多,竟弃城而走逃到许州去了。方太趁机入府,自称洛阳留守,与巡检使潘环一道,又把“大梁皇军”击退了。
张遇连败,义军多有溃散,张遇顿觉没了主张,竟把“大梁皇帝”朱乙给杀了,而且还带着其首级投降了方太。残余义军又选了一位朱姓兵士做天子,还在南郊设坛誓师,再次发兵攻击洛阳,方太出兵迎战,又将其击败。
方太知道,单凭他自己是难以抵抗辽军的,因此便想归附太原。恰巧,武行德遣人到洛阳,对方太言道:“我不过是一介裨校,难以服众。方公职高位尊,又曾经镇守过河阳,不如就请方公来做这个河阳节度使,我当虚位以待方公。”方太信以为真,竟真的去了河阳。他哪里知道,武行德早已知道他的为人,又知道他熟悉河阳虚实,深惧他会带领辽人攻伐河阳,故而,他一到河阳,就被武行德斩杀了。
消息传到大梁,萧翰又立命高谟翰率大队辽军护送着刘晞,自许州出发,返回洛阳。张遇闻讯大惊,想劝说潘环带领他们一起逃走,潘环却死活不愿。张遇无奈,只得率领数百名军士逃离了洛阳,潘环倒也没有拦阻。不想,刘晞一入洛阳城,便让高谟翰将潘环斩杀了。
张遇逃出洛阳后,又举起了抗辽大旗,很快又聚集了数千抗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