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最后又叮嘱道:“当给李洪义节钺,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
不几日,郭威驾崩,史称后周太祖,享年五十一岁。晋王柴荣在柩前即皇帝位,史称后周世宗。
后人有诗赞郭威道:
出身微贱知民苦,少小从戎做校官。
智远殡天忠顾命,新皇夺命叛朝銮。
眷亲遭戮恨承佑,隐帝刀屠怨随员。
在位悯民轻税赋,临终遗嘱简茔棺。
郭威驾崩的消息传到太原后,北汉主刘崇不禁大喜,当即决定趁中原大丧举兵伐周,并遣使辽国请求联兵南下。
汉使抵达上京后,对辽主耶律璟道:“中原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年纪甚轻,既不懂朝政,又没经过阵仗,我主已起倾国之兵,大皇帝只要举兵南下,定可一举而灭周国!”
众酋长一听,皆纷纷劝说耶律璟起兵,“睡皇帝”耶律璟能有什么主见,只好听从众酋长的,以辽国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兗为主帅,率一万多铁骑及六万奚兵南下,号称十万大军。刘崇万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辽兵来帮助自己,不禁喜出望外,便亲自率领三万骑兵、五万步军南下,也号称十万大军,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元帅,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先锋,取道团柏,浩浩荡荡地直奔潞州杀去。
汉辽联军很快就抵近了潞州,屯兵于梁侯驿。潞州节度使李筠接到军报,认为北汉军又是虚张声势,竟遣军使穆令均率领二千步骑军出城迎战,李筠则亲率八千潞州屯军扎营于太平驿。
张元徽接到军报,亲自率军迎战穆令均。两军交战不久,张元徽假装不敌,率军后撤,穆令均不知是计,随后追击,不想,刚追出三里多路,北汉伏兵大举而出,穆令均抬眼一望,只见漫山遍野全是北汉军士,呐喊声震耳欲聋,箭矢如乌云般飞压到了头顶,当时他就呆在了当场,还没等他明白过来,就被乱箭射死在当场,眨眼之间,一千多周兵就被射杀了,侥幸活下来的,只好缴械投降。
李筠从溃兵的口中方才知道汉辽联军确是大举来攻,连忙率军退回了潞州,准备闭城坚守,并遣飞骑向朝廷告急。
二十万汉辽联军攻伐潞州的军报报至大梁后,朝堂之上立时议论纷纷,大多朝臣皆不相信,说刘崇是虚张声势——皆认为他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马;也有少数朝臣认为刘崇确是大举南攻,并大骂刘崇趁大丧出兵乃无礼无义无耻之举。
柴荣等众臣静下来后,这才说道:“依我看,刘崇此来,定是倾国来犯!一来趁我大丧,国家不稳;二是轻视我年少新立,又无对敌交战经历!他此次南犯,绝不是一般的侵扰,定是要趁机吞并我大周天下,而且必会亲自掌兵。因而,我决定亲自率军前往!”
柴荣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就炸开了锅,满朝大臣吵吵嚷嚷,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同意他御驾亲征的,尽皆出言谏阻。冯道用不容辩驳的语气奏道:“刘崇自从在平阳遁走以后,一直是势弱气丧,他是绝不敢亲自来犯的!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尚还未稳,朝廷极易动摇,陛下绝不可轻易出动,只需遣一员大将前往抵御就可以了。”
自号“长乐老”的冯道一生不与人相争,尤其是从不与君主相争,然而,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竟是声色俱厉,坚决不同意御驾亲征。
柴荣道:“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没战都要亲自力行,朕又何许之人,又怎敢偷安怯战呢?”
冯道问道:“不知陛下能做唐太宗吗?”口气中明显带有挪愉之意。
柴荣假装不知,说道:“朕不敢比唐太宗,但以我大周兵力之强,破刘崇定当如高山压卵石一般!”
冯道又问道:“不知陛下能为高山吗?”
柴荣一听,当时被憋得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整个大殿竟无一人出声。
就在柴荣倍觉尴尬之时,突有一人高声奏道:“臣认为陛下应该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愕然,纷纷循声望去——此人乃新任宰相王溥!
柴荣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两眼巴巴地望着王溥,但满朝大臣却都纷纷出言指责,冯道简直就是发怒了,两眼紧盯着王溥问道:“王相公为何有此高见?”
王溥从容言道:“刘崇对我大周心存怨恨,无日不想起兵报复。平阳之战后,刘崇虽兵败遁回,但损失并不大。这些年来,他卧薪尝胆,军力一定大增。辽主虽幼,但其部落酋长却都是好战之人,有此良机,他们也定会出兵帮助刘崇的。刘崇此来,定会孤注一掷,定想一举而灭我大周!因此,我等决不可掉以轻心。”
冯道说道:“即便如此,只需派出一位勋旧大臣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定要陛下亲征呢?”
王溥道:“不然,刘崇、契丹兵势太盛,陛下若不亲征,士卒定会畏敌怯阵;一旦兵败,必会倾国泄气,到那时,大事就更加不堪了。”
冯道等众大臣依然争吵不休,皆说王溥“危言耸听”、“长敌士气”。
柴荣见状,高声言道:“请诸位朝臣莫再争执了,朕意已决,定当御驾亲征!再有劝阻者,无论职爵多高,定斩不赦!”
众臣一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