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都黄昏(四)(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2807 字 2022-11-24

李治越想,越是毛骨悚然。

对妻子他还是放心的,绝不会认为武则天以后会改朝换代。不过小五与妻子矛盾变得如此恶劣,那也会发生大事的。就是妻子无所谓,反正她是小五的母亲,小五不象小六,丧心病狂,不象老大李忠,居然都将妇人的衣服穿上了,也不象小七不务正业。大节还是懂的,也会遵守。

但是妻子手下这群大臣呢,妻子以后不会怎么样,但这些大臣到时候也会推动着妻子做出一些事。

李治现在还是这种想法,外人很难理解,那是几十年的风雨同舟,缔造的心结。不过略略比原来清醒了。

先下了一道诏书,让太监远赴西域,对李威下的,能打就打,打不过放弃呼罗珊,以确保西域不失为主。首先不能让小五两面作战,不过已打了起来,不好下台了,只能下一道诏书。这是给儿子一个台阶下,要保证儿子的安全。

下完了这道诏书后,又想下诏书,调拨军队,对西域会战进行支持。提供武器与物资,这群家伙都在弄什么啊!居然对西域禁止运送武器,有兵不用在关外,不用在西域,居然散落在长安西边各个关津上!

可刚想下诏书,心中犹豫起来。

这份诏书不是第一份诏书,想下就下,一下,长安西边各个屏障立即消失,只要儿子一率军回来,就会立掌大权。这是某些人不可触动的底线。自己一动,会引起什么后果,都不能知道的。若是西域不开战,洛阳各个牛鬼蛇神的,都不敢动弹。但西域在开战,小五顾不了中原了,那么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了。

于是李治先做了一件事,搬家。

从上阳宫搬到了内宫。

虽说对妻子相信,但眼前晃悠的都是妻子的人,无论服侍的宫婢与太监,还有草拟诏书,宣读奏本的大臣,也是妻子的亲信。

不怪妻子,自己眼睛不大好,纯要人伺候,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不倒向妻子才怪。

但心里面不舒坦,于是搬到内宫,换换伺候的人,至少几年未在内宫居住,内宫的太监与宫婢,对妻子没有上阳宫的宫婢忠诚度高。可那又如何呢?就是到了内宫,内宫的太监不倒向武则天,还会倒向他。若是李威在东宫,或者能争一争,李威不在,李治用什么来争?至于他那个太上皇,仅是一顶让武则天拢权的大帽子,只是他自己不觉。

武则天也没有反对,温柔地说了一句:“陛下,你想搬就搬吧,况且内宫才是正居,上阳宫只是小憩之所。”

可李治这一次是铁了心,要进行权利重新的洗盘。

到了内宫,又下了一道诏书,让裴行俭为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三品。

然而他疏忽了一件事,李治生的病是慢性病,加上呆在宫中,保养得当,明崇俨这小子使了春药,可是李威早年心好,让李治锻炼身体,起了一些弥补作用。所以一拖就是几年。裴行俭晚年从东到西,奔波几万里,还是清苦的地方,日夜操神,自视其高,却让武则天、裴炎、程务挺甚至一个小小的张虔勖摆了一刀,心中弊了一口气。这一次病得很重,能拖到现在活在人世,已是不错了。

怎么可能从病床上爬起来,担任宰相?

这份本属于他的授命下达,裴行俭却无福享受。

其实身体就是好好的,裴行俭也不会享受。这时候孤身一人,挤入朝堂上,自找没趣啊!

太监到了裴府,裴行俭指着大小的药罐子,有气无力地说道:“你看看我的气色,看看这些药罐,我还能不能替朝廷效劳了?”

太监回去禀报。

李治无奈,只好再往下想,又想到了刘仁轨,下诏让刘仁轨回来。

刘仁轨回绝得更干脆,老臣老了,也在经常生病。能留在西京,替朝廷做一些事,已很侥幸,那有精力进入中枢,重新处理国家大事。

朝堂已经糜烂,特别是太后的手段,从京城到地方,提拨了大量不得志的官吏上来,甚至从一些庶族中提拨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身受太后之恩,十个官员有八个官员对太后很是忠心。自己何必跑到洛阳趟这摊子浑水?不如守在长安,替陛下将西大门看好。

两个重臣回绝,李治更加急切,又想到了一人,朱敬则。随之摇头,朱敬则也很不错,可终归是年青了,而且脾气很硬,让他主事不适时宜,而是需要一个有计谋有手段能沉稳的大臣,进京主事。

然后眼光放在了魏州,将魏玄同喊来,问道:“狄仁杰在魏州政绩如何?”

魏玄同虽然受裴炎蛊惑,也属于首鼠两端的一份子,但绝不是太后派的大臣,如实答道:“臣听闻魏州百姓勒石颂功。”

“又有一州百姓替他勒碑啊?”李治喃喃道。

不是第一次了,狄仁杰每授一职,皆以留德四方著称,那怕是当年并州的一个小法曹。又说道:“魏卿,你替我草拟一道诏书,让狄仁杰进京担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喏。”魏玄同高兴地答道。

此项授命也合了他的心意,之所以发生了那么多事,主要是帝党失衡导致的。偏偏太后起用了一批小人,让世风变得日下。有狄仁杰回来,朝风能正一正。

其实不知,这项授命不是提拨,恰恰是害了狄仁杰。

李首成担忧的将这件事对武则天说了出来。一个狄仁杰危害不了太后的地位,主要是太上皇的态度。

武则天只是一笑:“李内侍,本宫知道了。”

丈夫什么性格,谁能有她清楚,等过上一段时间,自己哄上一哄,什么事都没有了。而且当前时局,对她很有利。大食与吐蕃联相出兵,几头猛虎相争,要么死,要么伤。长子即便获胜,手中的兵力也不会多了。

以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必然放不下河中、呼罗珊与西域以及青海,又要分出士兵留守。这几路皆是强敌,留守的兵力还不能太少了。那么率军东下,又能带领多少军队回来?

丈夫一旦有了万一,自己主动作出一些让步,相信儿子必然放弃打内战的危险。顶多交出一些无用的棋子,让儿子撒撒气。可是朝堂内外,从京城到地方,再从内宫到羽林军,自己掌控了多少心腹。这绝不是儿子所能憾动的。

丈夫高兴,想提拨一名宰相,就让他提拨吧,况且这个狄仁杰也确实有宰相之才。只可惜被儿子收拢。

但说完了,看着天上的黄云翻滚,秋风飒冷,脑海里浮现出昔日儿子与自己亲热的场景,心中不免产生了一种惆怅。

就在这时候,一份加急邸报送到了京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