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虎这么郑重,倒也能赢得他好感。
东夏王世子敬重他们的士大夫,于他东夏王世子自身而言,这是一种礼贤下士的美德,是一种求贤若渴的高远。与事情结果不佳的期望相反,李虎自身是让王威觉得几无挑剔,倘若张仙人真要这样一路北上,中原的士大夫再没有人能恨得起来他东夏,尤其是在皇帝弃儒崇佛的节骨眼上。
天一亮,王威就走,然后牵了马匹回头望一眼,李虎那屋的灯还没有熄灭,有人捧着信匣出来,想必是他在迫不及待灯下给他父亲写信,写完了,这天还不亮,就已经让紧急送走。
这该有多重视呀。
要是中原皇帝有这一半的姿态,天下的士大夫谁不死命报效?
王威骑上马,眼睛湿湿的。
张仙人也许只是个符号,也许只是带着不纯的目的,也许只是个贪图富贵的糊涂蛋,即便是这样,但李虎他也赢了,十六岁的少年完败了深宫大院一本正经的天子陛下,他能让很多人看到狄夏王朝对士大夫的敬重,对人才的渴望,对中原文明的敬畏。
王威走一路,热泪撒了一路。
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他在心里念叨:东夏王怕是要当皇帝,东夏王怕是要当皇帝。
驰到城边,城门已开。
天又下起雪来,即便是长月刚刚暴乱刚歇,还是有百姓披着碎雪挑着挑子推着车进城,因为盘查严格,已经排起了长队。
有员外模样的通过时问城门的士兵:“弄清了没有?是不是东夏人造反呀?”
你说是不是东夏人造反?
这人咋什么都问呢。
有人缩着身子回答他:“弄清了,根本就不是。”
那员外如释重负,说了句“那就好”,把脑袋缩回马车帘子里。
王威又是一阵心乱如麻。
为啥会有人问呢?怕朝廷与东夏战端再起?怕朝廷打不过东夏?怕东夏人要是闹腾,就会没完没了?
出了城一阵飞驰,就到了霸上。
张仙人就约定在霸上,他在大儒郑文恺的经筵书堂住。
也正是如此,王威更觉得这一次见面,不是张仙人一个人要见李虎,背后花山学派的名儒们肯定是有合计的。
下了马,有搂着书张哈着手的学子们来上学,问路时看他们面带喜色,忍不住多问一句,果然,太学祭酒来了,前祭酒褚放鹤先生来了,更有一些鸿儒有约,说即将要来此讲学……名儒即将云集,欣喜可有六七分,但除了这些名家,兵家的人也有人来,“平”字讲武堂、“定”字讲武堂和花山武宗的大侠都有人来,难怪学子们兴高采烈。
只是?
花山学派这么大动静,是推掌令吗?
肯定不会是,只会是预谋要见李虎,如此一来,朝廷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