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制衡(上)(1 / 2)

禁卫军的编制相较于南部、北部等等这些带着明显区域性质的部队有明显的区别。

什么是地域性质的部队?就是限定在某个方向的常备军,像是秦国的长城军团主要的针对方向就是北疆,防御长城的同时,是为与草原胡人交战而划分的建制。

吕哲新成立的南部军团、北部军团,还有即将成立的东部军团,三支军团也像是秦国的长城军团那般,会拥有自己的军区和必需履行的职责。

然而,有了相关军区的部队,总是需要一支能够随时调动的军队来作为灵活机动部队,那么禁卫军的成立也就运营而生。

在现在这个阶段,吕哲极度需要一支随时能够支援或者讨伐某个方向的机动部队,该支部队的建制并不需要十分庞大,但是其战力绝对要有保证,从数十万人中挑选出悍勇之辈,有了初步的建制后才选调合格的军官,禁卫军的建制也就慢慢形成。

禁卫军的成立也开始向军方透露一个信息,吕哲要开始划分军方的职能,几个方向的军团是作为边军性质的存在,境内各县的地方驻军将会逐渐被警察性质的部队取代,中央军开始出现。

当然,吕哲可没有直接将维持地方治安的部门直接叫“警察”,而是取“公众之安危”,一些人听上去可能会觉得十分诡异的命名,为“公安”。

这可不是出自吕哲恶搞了,公安一词始于周语,最早出现在姜子牙时期,现在拿来命名也算是有历史依据。

第一批公安是立功了但是年龄或者身体健康不再适合从军的人群,他们获得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吕哲煞费苦心的安置老兵计划。从某些方面来说,以后军中退役的士卒也将逐渐成为地方治安人员的选。

除了以上的计划,吕哲在战事落幕后从各郡收拢了将近四万的孤儿,小到嗷嗷待哺。最大不超过十五岁。其中男童约有三万,剩下为女童。女童不好安排,只能是抚养的同时进行一些女子的教育,等待嫁人。三万左右的男童,太小的询问有无人领养,八到十五岁则编进少年军。

一万六千余男童吕哲也给了正式的番号,名曰羽林军。

羽林军的组建有吕哲的殷切期盼,他真心希望这些在战火中失去家人的孩子能够在军事制度中长大成人,像是历史上那支刘彻收养孤儿的军队那样能在疆场上打出一个赫赫的威名。

萧何是民政总管,也是军方的后勤征调官。他是在听吕哲简短说出近期该做什么事的时候,默默计算应该按照多少的粮秣。

一帮身份不高的人几乎没人听懂吕哲在说些什么,他们只能安安静静外加异常约束的听着。

曹参倒是听懂了一些,他理解为禁卫军不但是吕哲的亲军,日后也是一支注定驰骋于各个沙场的主战部队。他已经确定会在禁卫军中任职,听到吕哲吩咐调动兵器、甲胄、马匹,且一样样听上去就是精良的物资,隐隐开始有些兴奋。

五万禁卫军,骑军占了将近两万。余下的五千是陌刀手、弓弩手亦有八千、长矛手两千,剩下的一万五千人被长剑劲卒和持盾朴刀对分。

骑军是什么?曹参见识过近千骑兵向万余敌军冲锋的场景,那是一片地动山摇和马蹄狂鸣,仅是一个冲锋一千骑兵就击溃了近万敌军步卒。

禁卫军中的骑军达到两万。曹参想起了一道传言,说是吕哲已经在为进军中原做准备,他理所当然的认为禁卫军拥有庞大的骑兵建制坐实了那个传言。

不断的作战,从实战中了解到各个兵种的实际作用。这一次的整军吕哲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完善兵种的配置,有些职能重复的兵种被淘汰,有些在战事中挥出至关重要作用的兵种被加强。

“那藤甲……”萧何有些头疼。过去让民间编织的藤甲数量可不少,一下子只保留三万的藤甲兵,那堆积如山的藤甲怎么办?

保留三万藤甲兵是吕哲详细计算过的数量,说实话前提会有那么多的藤甲兵完全是出自迫不得已,毕竟刚起兵那会武器来源都成问题,哪有那么多的皮甲、金属甲?再则,因为惠民政策的关系,也的的确确是要找点事情让老弱妇孺做。

“三万刚好,这支部队在南方还能挥作用,到了北方不但不会有什么优势反而有可能成为拖累。”吕哲其实也头疼那些堆积如山的藤甲,可是事实已经证明藤甲兵也就在山地和森林有优势,要是编制中的藤甲兵数量过多,是不是真的就只是在南方,不考虑未来对中原的战事?

“战车兵,我们没有战车兵。”夏侯婴是纠结了很久,嘴唇张开又合上合上又张开,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才将酝酿的话以非常出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