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晚清名臣(2 / 2)

猎清 步枪打蚊子 1606 字 2022-11-25

望着这些平时牛轰轰的所谓禁军,同样被打的溃不成军,逃的比自己还难看。北洋新军也觉得解气,这帮八旗兵确实太无能了。现在不能说,他们无能吧?

随着这支由八旗子弟组成的禁卫军,上战场一天便被全部击溃。能逃回京中的十不存一时,皇城这些王公贵族,算是真正明白袁世凯并无假话。

面对这种情况,慈禧同样有些麻爪不知应该怎么办。在她看来,刘兴华就算兵威甚大,也是大清的奴才。主子又怎么能跟奴才求和呢?

就在慈禧觉得,应该派人前往东北军大营,跟东北军进行谈判之时。李鸿章过世,便被朝廷宣进京城的另一位晚清名臣张之洞,却主动请缨愿往前线与东北军谈判。

将这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臣宣进宫,同样年过七旬的慈禧,也有些后悔般道:“孝达,此事又需劳烦你亲赴前线,同东北军进行和谈。

你代哀家问问那帮人,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占领我大清的龙兴之地不说,为何还在屡次插手关外之事呢?若是他们真想战,哀家就陪他们战到底。”

看着有些恼羞成怒的慈禧,战前就不同意跟东北军开战的张之洞,也很直接的道:“太后,我观刘汉青此人,并非那些革命党人一样,视满清为生死仇人。

关外地广人稀,刘汉青此举,也是为了增加治下人丁。况且,若是朝廷治下各省能安抚民生,百姓又何需远离家乡,抛妻弃子前往关外求生活呢?

这一战,真的有些欠考虑了。单从刘汉青的排兵布阵上看,他命原八旗都统依兴阿为帅,足以看出他胆魂过人。这样的人,若能收服对我大清至善啊!

太后,孝达老了,一些昔日同僚都走了。如今的东南,老夫虽然尚能管控住。若是等老夫百年之后,东南何人可接掌老夫之权呢?我大清,真的不宜再乱了!”

做这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的张之洞,跟李鸿章一样,同样是大清的权臣。那怕他跟李鸿章一样,都忠诚于大清,却深知如今的大清已经风雨飘摇。

若是此战不尽快结束,大清皇城一失,这天下只怕真的就要大乱。真要乱起来,朝廷也好,东北军也好,甚至于东南都将各自为政,国将不国啊!

当初接到朝廷调令,张之洞从东南前往京师,就是考虑到朝廷顾及他在东南的威望。如果他不来的话,朝廷同样不敢把他怎么着。

如今的东南,张之洞的门生故吏偏布各城各军中。加上其兴办的洋务工厂,很多都让不少百姓获利,也是朝廷少有几个务实派的洋务领军人物。

这样的人,一旦离世的话,东南必定生乱。现在张之洞在位一天,有他压制东南就乱不起来。张之洞明白这些,他相信慈禧也肯定明白这些。

同样年近七旬的张之洞,也希望在他死后能留有清名。眼下的清廷,同样摇摇欲坠。一旦这位权势滔天的慈禧离世,清廷只怕撑不了多久。

对于这位对他多有照抚的大清太后,张之洞也谈不上感激。可他清楚,如今那位几乎被软禁起来的皇帝,一样没办法撑起这若大的江山。

若是慈禧死了,光绪掌权的话,只怕这天下会乱的更厉害。至少张之洞清楚,接管北洋大部权力的袁世凯,就是一个不甘臣服的枭雄之辈。

这一战,若是李鸿章还在世的话,肯定打不起来。偏偏袁世凯,想显示一下北洋新军的实力,希望在朝廷这里得到更多权力。最后怎么样?被打了个晕头转向。

北洋有新军,张之洞手下又何尝没训练东南新军呢?

可训练新军,只是军制有所改变,官员却还是那些官员,士兵同样也是那些士兵。只是训练的方式做了改变,配备的武器比以前先进了不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东北军崛起之时,张之洞就派人打探过有关东北军的情报。单单东北军,针对战死将士的抚恤制度,就足以令张之洞感叹。

这样让士兵上阵无后顾之忧的制度,清廷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在清廷眼中,士兵活着才对他们有用,死了又有什么用呢?那怕抚恤银,很多时候都会被克扣。

两支看上去,训练方式相差无几的军队,为何交锋时北洋会溃败的如此之快呢?原因便是,东北军将士打仗没后顾之忧敢用命。北洋新军,敢吗?

想用东北军当磨刀石,袁世凯这位找到的不是磨刀石,而是一块大铁板。非但刀没磨快,反倒把刀都给差点折了。这北洋新军经此一战,只怕又将元气大伤啊!(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