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之歌 第11章 争锋相对(1 / 2)

位于法国西北部的圣马洛湾,形状就像是一口朝上的大汤勺,狭长的科坦丁半岛便是这汤勺右侧的把柄,勺子的主体深深嵌入法国大陆,原为英皇领地、后被德军占领的海峡群岛则像是汤勺中盛器的丰盛食物。在经过了冒牌德军轰炸机的雷击事件之后,舰体安然无恙的“俾斯麦”号率领其他德军舰艇继续沿着科坦丁半岛西安南下,两个小时后便已深入到圣马洛湾的最南端。这里是英吉利海峡的最宽处,从法国海岸的圣马洛港到对岸的波特兰足有220公里,这段距离即便目前最快的舰艇也要走上3个小时,喷火战斗机从最近的英国机场飞来需要大约30分钟,而驻扎在科坦丁半岛和圣马洛湾周边的德军战斗机只需要短短十分钟就能赶到。

尽管英制18英寸航空鱼雷未给“俾斯麦”号造成重大损伤---尤其没有威胁到它相对易受攻击的桨舵,德军上下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在此之后,舰队及与之配合的空军部队均大幅加强了警戒力度。当舰队在海峡群岛西南海域遭遇一艘英国潜艇时,空军就非常协调的将袭击者驱走,确保了整个德国舰队的安全!

下午3点左右,海面上的雨势又渐渐大了起来,按照眼下的情形,德国舰队天黑后不久便能安全抵达法国西北部设防严密的布雷斯特港。此时此刻在那座原属于法国的重要军港内,一艘艘经过临时改装的法国渔船、拖船和货船正在重新调整位置,它们有的通过自身动力驶抵港口两侧下锚,有的则在驳船的牵引下在港内其他位置用缆绳固定,这些船只建造年代、吨位和结构不尽相同,但眼下它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共同点,那就是船上或多或少地装备有高射炮----或是德国陆军普遍装备的单、双管37毫米轻型防空炮。或是炮身极其修长、特征明显的88毫米重型高炮,抑或是从法军手里缴获的其他口径的防空武器,它们与充足的弹药一并配置在这些大部分已有数月没有出港的船只上,再配以从陆军、海军和空军抽调的炮手。待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保卫布雷斯特地便不只是驻守港口周边的31个陆军高炮连、4个海军守备团和个空军战斗机大队,70余艘船舶以及上面的近200门火炮成为保卫港口核心区域的新增防线,更加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可以根据形势要求很快变换自己的战斗位置!

德国人按部就班的实施着计划,海峡对面的英国人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处境。搜书网同一个下午。在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倾盆大雨下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冷冷清清。在过去地几个月里,德军对英国本土的空中攻势已经逐渐渐弱到一个不足以影响大局的程度,但昼夜空袭并没有完全停止,残破如废墟地城市还有待大规模的重建。至于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目前仍呆在距离唐宁街仅几步之遥的地下指挥部里。

在这个位于地下50英尺、占地6英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掩体中,最多时曾有2000多人一起办公,这里潮湿、拥挤,但至少要比地面安全许多。只是当高官们聚集在一起绞尽脑汁谋划如何击败德军时,桌子下往往还有老鼠跑来跑去。

“人都到齐了?那好吧!”

副官再次进来报告时,丘吉尔终于依依不舍的把自己的目光从墙上那副军用地图上挪开。这区区十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摆放着一张单人床、一个夜壶和一张折叠桌。桌旁的角落里堆放着一叠玻璃幻灯片和许多空中拍摄的照片,地上散落着一些图钉、钢笔、墨水瓶和五颜六色地线头,居住性也许还比不上德国远洋潜艇的艇长室,但这里却是大英帝国首相长期居住的地方。是惨淡还是坚毅,历史自会有历史的论断。

在这个被分隔成150个房间的大型掩体指挥所里,丘吉尔地生活环境还属于顶级的,其他在掩体里做日常工作的人,如打字员、清洁工,通常都和军官们挤在一起,有时一个房间竟住了3人。长久不接受日光照射会使人体内的维他命d严重缺乏。这些“穴居人”只能靠掩体中的太阳灯享受一下“日光浴”,而最令人无法忍受地是,整个地下掩体里都没有下水道!

用来举行重要会议地房间就在距离丘吉尔办公室几步之外的地方,那里平时是军官们休息地场所,碰到重要会议室则会临时改成会议室。这样的条件自然不能和白金汉宫里的豪华宴会厅相提并论,而且一旦与会人员超过12人,剩下的就得站在一边“旁听”了,因为这有限的空间实在无法容纳更多的椅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