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节、审视历史(1 / 2)

影片是在一片混乱之中开场的,五十年代的汉城街头到处都是举家迁移的难民,以及眼神中透露着绝望恐怖的南朝鲜士兵,就算是士气稍微高一点的美军也是坐在汽车上混在人群中拼命的向南开去,一个身量不高的美国将军眼神忧郁的看着这溃败的场面,无论他怎样努力的想稳住阵脚都不能让吓破胆的士兵放慢一丝脚步。最后他也只能在一面墙壁上写下了向横刀立马致敬的留言后,转身加入了南逃的队伍当中去。在这里他的脸部有个特写镜头,眼神中的无奈逐渐的转为了一种坚定……

至此,在开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志愿军最难缠的对手李奇微以不太闪亮的方式登场了。接下来的剧情就犹如大多数主旋律电影一样,势如破竹的志愿军闪电般攻克汉城,并继续追击大面积溃逃的敌军,似乎一场朝鲜版的“渡江战役”已经拉开了帷幕,那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乐观情绪充斥着全军,就好像美国人也即将同委员长一样转进到海边并登上一艘大船去别的地方宣讲民主自由。但是经历过长时间战争洗礼的老一代军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们的补给跟不上了于是当横刀立马果断的让部队停留在三十六度线的附近时,收容了足够的溃兵并重新整训完毕的李奇微也即将展开自己的反攻。这个关键的转折在电影中只不过就是前二十分钟的内容。

以这个转折为基点,此后的剧情就是让广大观众难以承受的内容了,这前二十分钟也是我对这部影片最不满的地方,志愿军的追击、联合国军的溃逃、韩国平民的混乱、包括那著名的被爆破掉的挤满了难民的汉江大桥。如此混乱的场面竟然被压缩进二十分钟的时长里,要不是那些副导演、艺术总监之类的功底深厚,镜头剪切与渲染做的滴水不漏,恐怕要是换一批能力稍差一点的制作人,这部影片都不会拥有现在的效果。在我看来既然要表现的内容比较多,那就索性在延长一点时间,反正我也没有限制他们的预算。可这些家伙延续了去年的习惯,对非技术需要的制作成本斤斤计较。能省钱的地方一定要省,结果就有了这么一个紧张的节奏。

如果单从观赏性上分析,他们这种处理反而效果不错,伴随着狗撵鸭子般的追击,是对方的阻击越发难以突破,映衬着已经干瘪的弹药和粮食袋,一种难以言语的迟滞感突然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就算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从我方沉重的脚步与声嘶力竭的呐喊中看出这种胜利已经无法维持。就在胜负即将逆转的时候,镜头却突然切换到了一线战场的后方,因为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向大家解释一下李奇微发动的空中绞杀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天空中机群密布,犹如雨后觅食的燕子在上下翻飞,随着她们每一次俯冲,地面上必然会爆发出一团亮光并伴随着黑烟随风飘散。美国人的真正实力总算是显示了出来,与他们拙劣的陆军相比,世界第一的空军绝不是可以藐视的对象,当初为了能制作出战斗机的真正飞行姿态,我们不惜跑到美国找到一群军事爱好者将老古董都开上天,也是美国军迷的存货较为丰富,让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当年那种近距离战场打击全貌,甚至还有个俄罗斯人开着一架不知从哪搞来的米格-15,和美国人来了一场模拟空战,事后我在看采风样片的时候,不止一次看见这个俄国人向美国人炫耀这经典的名机,似乎他又找回了当年作为苏联人的那种自豪。

为了表现出后勤战场上的惨烈,编剧们很不厚道的安排了一队文工团的战士走在了北朝鲜的山路上,其中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为了不在女性队员面前小便,结果跑到了公路边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后边解决,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尖啸裹挟着狂风将他掀翻在地。巨大的爆炸让整个画面都变得模糊不可辨认,等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挣扎着重新站起来寻找战友的时候,画面变成了一个近景的全身特写,呆滞的眼神中透出一股绝望,本来一直死死攥着的军帽轻轻的滑落到硝烟弥漫的土地上。谁都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可是全年龄版剪辑掉了那些会让某些人无法接受的画面。要想让更多的人能够静下心来观赏,这种剪辑又十分的必要,这个细节也凸显了美国空中打击力量的强悍,即便是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武装的文工团都能招致毁灭性的轰炸,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后勤部队究竟在承受着怎样的损失。在李奇微有步骤的后退消耗志愿军前线力量的磁性战术,与规模庞大的空中绞杀相结合的双重打击下,恐怕历史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能做的比志愿军更出色,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靠着高昂的士气力图保住现有的战果。此时没有人再乐观的认为能将美国人赶下大海了,战场的局势逐渐开始逆转。

看到这里,我注意了一下时间轴,刚好走到了四十五分钟的位置上,经历了四十多分钟的紧张剧情,一般来说应该放缓一下节奏好让观众喘口气,并且有时间理顺前边的内容。还是打着压缩成本的旗号,制作组的这帮疯子为了满足其变态的“战争情节”竟然只给了观众仅仅一分钟寂静的画面,在简单的野战工事前,一个年轻的哨兵警惕的观察着对面的动静,不远处的山岗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山上一定有敌人,但是他们究竟在何处却又让人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在战争年代,这里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可这短短一分钟的平静马上就被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的炮弹所淹没……

我说制作组变态恐怕都算是口下留德了,当我重新审视影片的时候感觉到了他们这样做的某种用意,表面上看这的确是在为我节省,但动画制作主要开销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画面的变换速度,越是复杂的画面处理起来就越费劲,加上我对道具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规定,不符合历史的东西一概不能有,很多爆炸声与机器的轰鸣也是尽可能的采用原声加工,这就导致其制作成本并没有降低多少,他们所谓的“节约”恐怕是以这种制作方式如果压缩时长将会严重的超支,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让人窒息的速度来展现剧情,结果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第一次看到该片时的确是没有时间“多想”,完全被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真实“战场”所摆布,观看时的心情是大起大落完全没有调整休息的空当,让所有看完影片的人在一瞬间会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

这是他们故意耍的小聪明还是无心栽柳?我没兴趣调查清楚。这个时代除了这种动画电影之外,恐怕没有人能将如此庞大的场面在真人电影中完全复制出来。这倒不是他们舍不得花钱,而是不可能找到几百架古董飞机并将他们铺满整个天空。也不能让摄像机在重磅炸弹的轰炸下还能正常工作,所以无论片子的载体是什么,电脑特效技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今后所谓的大制作电影中,十有八九也是将钱花在了特效上。我一边感叹着大电影就是个吞金巨兽,一边暂停了影片好让自己喘口气,可结果身边的四个人同时叹了口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