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各方反应(2 / 2)

但不管怎样,日本的所作所为都是可以推动清廷灭亡的,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孙文才会继续跟日本人合作。

在他看来,日本人的事是小事,只要能够推翻清廷,那么他就可以顺势组建军队,届时以华夏的实力想要赶走日本,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孙先生,我知道你的苦衷,但我们认识了那么久,你应该相信我的,我会去让我朋友跟上面多说说的,可以确保让你成为这次起义事件的最大获益者。”

野田最终还是拿出了杀手锏,他就不相信孙文会不同意。

本来他们是可以直接去找张野的,但是转念一想,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首先,张野手握兵权,说反就反,没有一点迹象,而且练兵速度之快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扶持一个孙文,对日本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孙文没兵,顶多也就是几百人闹一闹,掀不起什么大浪。

但是张野就不同了,他的军队展现出的战斗力让人感到恐惧,日本人并不想扶持一个强大的对手,这样只会是给他们的未来制造麻烦。

所以,日本人的想法也很简单,继续拉拢孙文,同时嫁祸张野,让他名声落地,名声落地,就意味着招不到兵,那么他的部队就会越打越少,直至慢慢的消失。

这样既可以保证孙文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也不会让张野做强做大,日本人也可以继续遥控指挥。

野田的计划让孙文心动了,但是与野田计划不同的是,孙文想要把张野拉拢到自己这边来。他手里最缺的便是军队,只要有了军队,什么事还不好干?

虽然他也知道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想去试一试。当然了,不是现在,而是等张野名声落地之后,这样的话张野走投无路,届时自然好招揽一些。

与此同时,北京租借内的德国外交使馆内,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若有所思的看着威廉。

山东的局势越乱,对于德国就越是有利。首先,他是支持张野反清的,这样德国就能浑水摸鱼,而清政府届时迫于德国方面的军事压力,势必会同意德国的要求,从而将心思全都放在剿匪方面。

等他们把张野给剿灭了之后,合约也早就生效了,届时可不是清政府说不承认就行了的。

但是这一次张野采购大宗的军火设备,却是让克林德有些难以接受,他并不想张野把事情闹得太大,一旦真的把清廷给推翻了,那么日后他们的利益谁来保证?

众所周知,一个新国家的建立,总是会废除一些之前不平等的条约,特别是那些手中有军队、战斗力特别强的新国家,那时他们不怕别人的军队。

而德国又远离清国,即便是派军,也只能是几千几千的派,太多的话德国就难以承受,毕竟他们在远东地区没有任何根基,部队来了住哪,吃什么?这些都是个问题。

所以他很希望张野把远东的局势给搅乱,但又不希望张野有能力左右局势,最好是能跟清廷抗衡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不需要太久,只要等到德军来到之后,与他们签订好协议就行了。

而且根据克林德的了解,张野手中目前储备的弹药是足够支撑三到四个月的,再考虑到战争不可能是天天都在打,清军也不可能不顾生死的去跟张野硬拼,所以张野的储备至少够用半年。

而这半年的时间,也足够德国做出部署了。

所以,克林德的意思也很明确,不卖。当时卖给张野炼铁设备还觉得没什么,但是后来张野却用这些设备造出了1897式步兵炮,鬼知道新设备卖给张野之后,他会不会在研究出什么新的装备。

别的人克林德管不着,反正他是不太想冒这个险。

“先生,我为您的这个决定而感到遗憾,因为您的决定并不能帮助德国,反而会让德国损失数百万,乃至上千万马克的订单。现在想要插手远东,迫于没有机会的国家可不止我们德国,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一直盯着呢,我敢肯定的是,只要您这边一拒绝,张野立即就会去找美国人购买设备,这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不利的。”

威廉摇着头,遗憾的说道。

他并不希望德国与张野的合作终止,虽然道义上他是站在德国这一边的,可利益上却是站在张野这边,毕竟张野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收入,这是德国比不上的。

换做是以前,他哪有资格跟德国驻清公使克林德见面?顶多也就是大老远的看上一眼,而现在,他已经有了这种资格,这都是张野给他带来的。

“这个我很清楚,所以我会去跟美国公使交流一下,告诉他其中的利与弊。”

克林德早就想到了美国等那些没有进入到远东的国家,所以早就做好了打算,与众人协商,大家都不卖给张野设备就行了。

但是克林德却想错了一点,众人所在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