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翁同龢以死进谏(1 / 2)

光绪皇帝在思考着,翁同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都要认真的去想一想。他不想在出现之前那种事情了,所以现在他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

三个方法有最坏的,也有最好的,但是在光绪看来,每一个办法都不是最好的。他虽然身为皇帝,但却感受到了太多的压力。

单单只是一个改革就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更何况要封一个汉人王爷?若是真这么干的话,别的不说,满清这一下子就要多出来许多的王爷。

功高劳苦的李鸿章,坐镇南洋的张之洞,只是这两人就必须要封王的。而且这两人人脉较广,情况又不同,若是只封张野而忽视了这两位,那么结局一定不能让人满意。

平衡,光绪现在要找的就是一个平衡点。既能抬高张野的地位,又能不让其他老臣感到心寒。这才是最重要的。

“翁师,如果将这三个法子合并,你意如何?”

许久之后,光绪终于想明白了,但他此刻也拿不定主意,还是想要征求一下翁同龢的意见。

“哦?不知皇上想怎么合并?”

翁同龢一愣,显然没搞清楚光绪想干嘛?这三个法子可是自己想了半个月才想出来的,而且在许多地方都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最终才觉得可行。

但是在这其中,只需要一点对不上,就有可能全盘皆输。而现如今光绪又想将这三个法子给合并,这无疑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只是不知道他想怎么个合并法。

“答应张野的要求,给他钱,给他粮。同时要求他全面接管大清防务,务必要做到拒敌于国门之外,同时命令各地暗中准备好清剿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再去拉拢张野的部下,如果能让他们反水,那自然是最好的。”

光绪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这个法子,好是好,就怕张野不上当。他能有如今这么大的成就,脑子恐怕转的比谁都快,否则的话,区区一二十来岁年纪,又怎能将几万人管理的井井有序?此计当慎用,若是被张野看破的话,恐怕以后再也没机会与他交好了。”

翁同龢摇了摇头,这种想法他也有过,但是很快的便被抛弃了。

张野能有今天,这也说明了他很聪明。知道大兴安岭不适合他发展,所以趁着朝廷大军还未赶到之前便突出重围。

因为担心在山海关被拒在关外,所以他直接乘船到山东,绕过了山海关的防御。然后一头扎进了沂蒙山那个险地,迫使朝廷无法彻底的摧毁他们。

而如今张野手握四城之地,虽然面积不大,跟整个大清比起来简直就是区区弹丸之地。可他手下却有好几万的军队,这些军队清廷是拿他们没办法的。

而且张野也不傻,若是朝廷强令他接收全国防务,他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猫腻吗?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么值钱打败日军又怎么解释?一次或许是运气,两次也有可能是运气,但是三次全是运气不成?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所以翁同酥才将这一法子给拆分成了三个,想不到光绪又将他们给合在了一起。

所以,这一次翁同酥想都没想的就直接否定了。因为这个法子之前他已经论证过了,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根本就不在他们的掌控范围之内。

“哼,我堂堂大清王朝,竟然拿这区区几万人毫无办法,真是可恨,可恨呐!”

光绪抬头看着房顶,心中悲愤万千的怒斥道。

翁同龢不仅否定了他的想法,其实言外之意也是在告诉光绪,别看你有三条路可走,但唯一最安全的,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第一条路了。

因为现在手下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可以打败张野,而张野的脑子又不笨,他应该会看穿这些计谋的。若他一直囤聚在山东,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一旦让他接管全国的命令发出,那么张野完全可以大肆的招兵买马,然后就在山东练兵,而且以张野练兵的速度,恐怕要不了一年,他的部队人数就能翻上几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