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包拯病倒了(2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545 字 2022-10-13

放过了三哥,老天爷都不会答应。

而且拿下了天竺,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和大宋面积差不多的土地,每一个宋人,在海外都有一个奴隶。

小日子不要太舒服啊!

“收买天竺商人,了解情报,派遣船队,想办法,建立登陆点。我们要从海陆两个方向,经略天竺,必须把这里拿下来!”

……

万寿盛典的成功,丝毫没有让大宋上下自满骄傲,相反,在王宁安的部署之下,新一轮的扩张行动开始了。

这一次向外用兵,所有开支,居然都是各国商人带来的。

他们投资股市,投资债市,向银行储存金银……结果这些钱都会通过金融渠道,变成大宋的军费,武装大宋的士兵,说起来很讽刺,可事实就是如此。

王宁安积极备战,他像是一个老辣的猎手,在寻觅最脆弱的猎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察觉到,赵祯到了最后的时间,怕是活不了太久了,王宁安希望在他驾崩之前,拿到更多的土地,给这位皇帝的头上,增加更多的光环。

他已经没有办法延续赵祯的生命,这是他唯一能替赵祯做的事情了。

很郁闷,可是也很无奈,王宁安疯狂地工作着,希望用这种办法,麻木自己。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没有等到赵祯病危的消息,反而是另一位老人撑不住了……包拯病倒了!

前面就几次说过,包拯身体很差,病得不轻。

不过以眼下的朝局,新旧交替在即,最需要老成持重,又一心为公的大臣坐镇。

包拯是地地道道的君子,又是孤臣,从来不会结党营私。

有他在中枢一天,大宋就不会乱。

赵祯能安心,王安石这些变法派也能放手做事。

换成别人,不管是文彦博,还是贾昌朝,或者是其他人,都不免要动些手脚,也只有包拯,能约束自己,维持大局。

坦白讲,王宁安是希望包拯多撑一段时间,至少等到赵祯驾崩之后,才能放他致仕回家,安度晚年。

可很多事情,不是想象能解决的。

包拯身体不比赵祯强多少,偏偏老先生又是个劳碌命。

这么大的万寿盛典,虽然由贾昌朝等人主持,他身为相,也要居中协调,处理各种事务。

包拯很要强,他努力扛着,直到万寿盛典结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老相公很满意,精神放松之下,包拯的身体瞬间就垮了,他本来还想进宫去面圣,谈论河工的事情,可在家门口就摔倒了,一条腿骨折,家人不得不立刻请太医,并且向政事堂告假!

王宁安得到了包拯病倒的消息,大为吃惊,立刻放下了手边的事情,急匆匆赶来,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苏轼。

在随从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一座幽深的小巷子里,在巷子尽头儿,是一座三进的院子,也就是包拯的住所。

从外面看,小院子很幽静典雅,像是名士住的地方,但是王宁安清楚,包拯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价钱便宜!

前面说过,包拯每年的俸禄折价下来,差不多5000贯,相比后世的公务猿,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包拯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只是这位包大人偏偏和自己过不去!

他每年的收入,有七成都捐给了家乡的穷学生,其余的粮米,布匹,食盐,柴炭,他也经常拿出来,接济穷苦人家。

二十几年的宦海沉浮,包拯算是位高权重,尤其是在沧州一任之后,升任转运使,进京接开封府,接三司使,枢密副使,一直到接任相,包拯官越做越大,可日子却越来越紧巴巴的。

走进这座小院子,能明显感觉到清苦贫寒之相,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用的都是最便宜的竹椅,软木桌子,屋子之中,也是竹器居多,如果不知道主人的身份,还以为到了穷措大的家呢!

看到这一切,王宁安和苏轼两个人脸色都不好看,大苏低声念叨着,“我大宋的高官之中,怕是没有更清廉的了。”

正说着,钱乙从里面走了出来,见到了王宁安,他微微摇头。

王宁安急忙把他拉到了外面,“莫非老相公身体不成了?”

“嗯,老相公本来就有消渴之症,又不小心摔断了腿,伤口难以愈合,我,我也回天乏术……”9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