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零章,坚守平壤(2 / 2)

“好,让他们的将军来见我!”

“嘿!”

第三天的中午,日本军队和他们的盟友韩帝国的军队,已经聚居起来十万大军,将平壤城完整地进行了环状态的包围。主力是大山岩元帅的日本鸭绿江兵团核心的日本第一军黑木为桢大将,参谋长藤井茂太少将的部队。总数是三万。

元帅的布置相当精彩,以主力在东部队突击驱赶,压迫中国军队向城中退缩,然后,再占领了附近的高地,对城中敌人进行炮轰,迫使中国军队突围向西溃退,那么,在西部很零散的韩国军队,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阻截作用,大量地杀伤中国人。

几乎是围城缺一的日本版,大山元帅很精于战略谋划,他的暂时参谋长是内山小二郎少将,年轻的少将是日本皇军小有名气的战略家,倍受天皇和元帅的宠信,他们直接指挥下的日本军队有两支,一是第一军。管辖之下的日本军队有:近卫师团(师团长浅田信兴中将),第2师团(师团长西宽二郎大将,后换为西岛助义中将),第12师团(师团长井上光中将),兵站部后备步兵十二大队,同骑兵(支队长秋山好古少将),炮兵各一中队,并同工兵若干。

第二部分是鸭绿江军两万八千余人,司令官川村景明陆军大将,参谋长:松永正敏少将。所管辖的部队有:第11师团(师团长鲛岛重雄中将),后备第1师团(师团长阪井重季中将),后备第16旅团。

韩国的汉城方面,也调集了相当的部队归于大山元帅指挥,其实,整个韩国的军队,已经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韩国的正规军,目前经过大半年的整编和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供给,日本方式的训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总数达到十五万的韩帝国兵团,在汉城就聚集了四个师团,三个独立旅团,其首席的顾问和训练总监都是日本人,每一个师团或者旅团的参谋长一职,照例由日本军官来担任。

韩国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目前已经到达了平壤前线,独立一旅,二旅正在运动过程中,韩国的第五到第十师团,正在后方逐渐往西运动,一部分将担当物资运输和保护的部队,一部分继续上前线作战。

为了便于控制,韩国的师团级别虽然高,其具体的士兵编制并不多,基本上一个师团就是一万人。

“进攻吧!让韩国一师团来!”元帅命令道。

守城必守山,是中国军队的宗旨,也是日本人要拿下平壤的障碍,周边的高地是日本军队必须取得的。

“炮兵准备!”

日本的炮兵部队能够赶到前线,是大山元帅所兴奋的,也是他放胆进攻的底气。

“可惜,儿玉将军没有来!”

日本总参谋长而玉源太郎,是公认的日本第一使用大炮的专家,就连一向傲慢的大山元帅,也不得不佩服。

通讯兵将电话线架起来,使元帅得以直接和韩国第一师团的朴知敏少将通了电话。那边,韩国少将头如捣蒜:“嘿,嘿!嘿!”日本式样的军事训练,在军官们的印象,远比士兵要强烈得多。

孙武一直在紧张地观察着形势,他认为,目前的情况下,等着敌人进攻固然消极,可是,不到时机就反击,危险更大,擅长于特种作战的他一直按捺不住派遣少量兵力偷袭敌人的欲望,都是参谋们一再以军团总部的要求才忍耐住了。

“没关系,不到日本军队疲惫不堪时,我的特战部队是不上的。”

第二军也有精锐少量的特战部队。

日本军队的大炮开始轰击了。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将平壤城的东部两侧的高地完全覆盖住了,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一团团浓烈的烟雾腾起来,携带着乌黑的泥土,炸弹碎片,象一张黑色的幕布,试图遮盖天空,泛滥的火光在这黑色的烟雾中闪烁,大地震撼,响声震耳欲聋。

坚守在工事里的中国军队急忙躲避,闪进了早已开挖好的坑道中。士兵们抱着枪,倾听着剧烈的爆炸声,一面高声地评论:“我靠,这么猛的大炮啊。”

“不错,够劲儿,”

“幸好我们在这里猫着,要不是,早就给鬼子的大炮给打碎了,”

“可不是,碎德连渣渣都不剩下了。”

“我的娘,要不是这坑道,我老哥这么粗这么长,这么漂亮的。。。。。。”

“大噶子,你的什么?”

外面,传进来的硝烟呛得官兵们剧烈地咳嗽起来。

“我的这个,这一辈子可就白长了,还没有祸害一个大闺女呢!”

“去你爹的蛋!在打进平壤的路上,你没有对韩国那些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做过什么坏事儿?老子就不信,你个谗嘴猫就不吃鱼。”

“二娃子,不怕你笑话,老子确实上了好几个,但是,都不是黄花大闺女呀。”

“扯你娘的头!”

天南地北荤作料的战场聊天,就在轰轰烈烈的敌军炮声中进行着。其实,谈话内容低俗不堪,在面临着随时随地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人还能够讲究道德的面纱。

日军的炮火猛轰了二十分钟,几乎将那些高地上的可疑工事都炸平了,大将才回到自己的临时指挥部,让其他军官具体指挥。近卫师团的师团长浅田信兴中将自然地接过了指挥的重任。

作为近卫师团,日本号称第一流的荣誉模范师团,浅田信兴中将决心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只要拿下城外的工事群,就是死伤多少人也没有问题,都不会受到责备的,反正,近卫师团又不会伤亡一个士兵。

日本的炮兵一停,嚣张的韩国第一师团就派遣了两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