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的105毫米的炮弹,从15公里外的6000米高空上倾泻而下。在这样的距离外,首先打不着。除过75毫米的高平两用舰炮之外,其他的小口径舰炮打不着。
但对于75毫米的舰炮的炮手而言,15000米之外的目标,实在是小得看不清,也不容易打着。这就是贝尼托.墨索里尼拿这种武器,来攻击军舰的原因。
当然,最好的前提还在于,倘若大家都被中华联邦吓住,而不敢打击的话,天底下还有比这不还手的对手还容易对付的吗?
当然,“及时雨”炮艇机原本设计出来,就不是用来干这件事的。遥远的距离对付起航母母舰那么大的战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对方没有火炮的干扰,也不容易命中目标。
但问题在于,海面上的军舰的机动性比起战机,实在是差得离谱。就像当年唐云扬用“奔雷ii”攻击机,挂装鱼雷在爪哇海对付英国印度洋舰队一样。
“我不一定要击沉你们,但我可以烦死你!”
那一章的名称就叫《比苍蝇多》想必大家还有印象,在这儿墨索里尼显然是把当时的战例,在这里发挥了个淋漓尽致。天空里盘旋的“及时雨”炮艇机的射手们,听从“鹰眼”——侦察/指挥飞艇上炮火引导员的指挥,居然就来了个间接射击。
每分钟360发105毫米火炮的炮弹,在大型航母附近,连串的爆炸。这一排36枚炮弹带着骇人的尖啸,掠过了舰桥。下一排也许在战舰不远处,爆发出一段仿佛墙壁一样的,由爆炸激励起来的海水。
这些战舰上的水手们都不害怕,毕竟50000吨级的带有装甲甲板的航母,对于这样的攻击并不如何担心。
但倘若一排36枚炮弹,落到飞行甲板上,又或者说落到了上层建筑上。这瞬间造成的损失,就难以使人忍受了。战机在被命中的一瞬间,其上挂装上的炸弹、鱼雷就爆炸成一个大大的,使战舰也要为之颤抖的火球。
没有战机的地方,被105毫米穿甲弹,击成了一个个冒着炽烈火光的大洞。当拖着消防带的损近忧的人来到时,从那些洞口看到翻起的装甲,就像是一朵朵飘浮在甲板上的钢铁lang花。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那些从天空里被扔下来的炸弹,尚且不容易击穿的装甲甲板,难道就会被105炮的穿甲弹击穿?
当然倘若是空中投下的穿甲航弹,相信那是一回事,但倘若只是普通的爆破弹,命中甲板的时候,并不会造成这样的伤害。它的爆炸,因为装甲甲板的厚度,而多数被反射向空中。
而105毫米的穿甲弹,当它们连串的命中了战舰的上层建筑又或者船体的话,那就不得不使人担心了。
毕竟战舰可不像坦克那样容易设计出防弹的外壳角度。105毫米炮的炮弹,却可能轻易穿透那些战舰的舷侧装甲。而命中了航母,那长而窄的上层建筑时,则会炸出来一连串的使人触目惊心的大洞。
倘若上层建筑被命中,那这艘航母因为多数去援系统的被毁,将会在一定时间里丧失作战能力。
15分钟,36架“及时雨”炮艇机,在“鹰眼”侦察/指挥飞艇的间接瞄准攻击下,共发射了5400发105毫米炮弹。至于在靠近舰队外部的那些防空舰上,则受到了“及时雨”炮艇机上的37毫米火炮的特殊照顾。
我们知道,干将级防空舰的防空能力相当强大,无论是使的是射程12000米、射高8800米的双57毫米舰炮。对付去那些在空中盘旋个不休的“及时雨”炮艇机有着不小的威力。
但上面的英国舰员,得到的命令是向那些明显为意大利战机的飞镝与流星式轰炸机开火。但绝对不允许向那些“及时雨”炮艇机开火。
在战场上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选择,相信任何人见到这样的状况时,都会在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愤。然而,军令就是军令,毕竟与一支舰队比,伦敦不在空中战舰的打击下变成领土,才是重要的问题。而大英帝国,还远远没有准备好与中华联邦在进行战争。
最大射程仅为8000米的37毫米炮,由于在6000米的高度,它的射程延续了许多。尽管由于达到了最大射程,37毫米火炮的准确度已经不必再提了,但每分钟150发~200发的射速,却使那些防空舰受到了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