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十战斗单个做出围剿布吕歇尔的样子,然后划出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看样子,已经搞清楚了袁晨皓的意思。
围剿布吕歇尔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划出一斤小更大的包围圈。
按照最初的计划,第一阶段进攻战役的西面边界就是锡尔特。换句话说,只要控制了锡尔特以东与凡湖以南的地区,就算没有办法继续向外推进,这个结果也能为共和国当局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这也更容易被美国当局与土耳其当局接受。不管怎么说,这块地区仅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大约敌四平方千米,而要安置的是相当于土耳其总人口八分之一的旧凶万库尔德人。就算土耳其当局无法接受再次被分割的现实。美国当局也会承认这一结果。
扩大包围圈,等于扩大占领区。
从政治上考虑。裴承毅不能冒这个险。问题是,如果无法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任何考虑都没有意义。
想到这,裴承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用向西扩张太多。只需要把目标改为锡尔特与迪亚巴克尔之间的巴特曼。”袁晨皓非常了解裴承毅,也就没有浪费时间。“如果能顺利攻占巴特曼。第一阶段进攻结束后,我们的防区范围最多增加三成,防线长度则增加不到一成,对我军的压力并不大,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关键就是,我们已经错过了攻打巴特曼的最好时机,只肚化美军的第一批增援部队放讲来分两次战斗解决两股奠十;因为美军的主力部队紧紧跟在第一支增援部队的后面,所以进攻行动必须果断迅速。为了防止美军增援部队反向突围,还得在进攻行动开始后投入重兵。”
“也就是说。的拿出第十战斗单位的全部看家本领。
“主要是战术空运力量,其他的都好说。”
裴承毅长出了口气,说道:“关键还是你前面提到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最长:十四小时,最短十个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下巴特曼,并且建立防御阵地,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让第十战斗单位上场的原因。”
袁晨皓这么一说,裴承毅也笑了起来。
很明显,早在战役策划阶段,裴承毅就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数。意识到会遇到一些硬仗,才把最擅长打硬仗的李东石调了过来。当年在农黑、五老与兰契,李东石所在的空降部队都证明了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如果需要一支部队在旧个小时内打下巴特曼。并且建好足够挡住数个美军旅、甚至数个美军师的防御阵地,恐怕就只有李东石的第十战斗单位有这个能耐了。
考虑了一阵,裴承毅开口说道:“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第一战斗单位越过凡城之后就让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部队返回伊朗,为大规模突击行动做好准备。我会立即调整第十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在其进入土耳其境内之后,由你直接指挥。记住,尽快给我一份战术计打手 。”
“没问题,我马上着手处理。”
“还有,建立一条新的联络通道,第十战斗单位参战之后,留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炮兵部队也由北方前线指挥部指挥。”
“我尽快安排。还有别的事情吗?”
“暂时没有了。有了再联系。”
通话结束后,裴承毅立即把杨少勇叫了过来,让上校参谋去调整第十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
此时,距离第十战斗单个动进攻还卑不到2个小时。
战场上,布吕歇尔的装甲部队还在集结。
虽然暂时不用担心遭到空中打击,而各主战装备都停在具备抵抗重型炮弹的防御工事内,也不需要担心遭到突然炮击。但是布吕歇尔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杜奇威的突围命令完全打乱了他的作战部署。本站折地址已更改为: 防咕,洲敬请登陆阅读!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个时候,布吕歇尔想不服气都得服气。
杜奇威确实比他厉害得多。
问题是,突围有意义吗?
虽然2个旅还有万余官兵,是一支突击能力很强大的部队,但是现在四处都是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就算布吕歇尔对美军的突击速度很有信心,也不见的能够跑得比共和国陆军快。
跑不过对手,突围就是送死。
如果考虑到共和国陆军的低空突击能力,那更是送死了。
更让布吕歇尔担心的是杜奇威的态度。
在让他进行突围准备的时候,杜奇威没有明确提到在什么时候突围,甚至没有提到在什么情况下突围,只是让他做准备,并且要求在接到突围命令后,能在丑分钟只内展开行动。也就是说,达到最高战斗戒备状态。
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不是问题,问题是,总得让前线指挥官知道该如何突围吧。
杜奇威的态度让布吕歇尔相信,陆战队上将并没考虑突围的问题,只是希望利用2个旅的突围装备工作达到某个目的。
正是如此,在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布吕歇尔留了一手。
这也不算违抗命令,毕竟2个旅万余官兵不可能在同一时刻离开防御阵地,踏上突围的道路。按照正常的出速度,从第一个营出到最后一个营出,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而在这几个小时内,足够没有做好突围装备的营做好准备了。也就是说,布吕歇尔只让充当突围先头部队的2个装甲营与2个机步营做进入了最高戒备状态。让4个营提高戒备,其他部队则留在了防御阵地上。
不得不说,布吕歇尔确实比杜奇威差多了。
不是他的战求才能差,而是在把握大局方面,远远比不上杜奇威。
要知道,他的这个举动被共和国的无人侦察机现之后,让裴承毅与袁晨皓不再怀疑之前做出的判断,即2个美军旅并没安心突围。
更要命的是。在接下来的突围行动中,因为还有打手 0多个营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美军的突围速度并不快,也没有形成突击尖锋,在遇到第十战斗单位的阻击部队时,突围部队兵力不足的问题就成了致命问题。
由此可见,葬送这2个旅的不是杜奇威,而是布吕歇尔。
可惜的是,杜奇威当时正在给增援部队部署作战任务,并没注意到布吕歇尔“偷工减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