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国历史上,有一位代表一方的英雄-————巴蔓子将军。
战国中期,巴国已经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
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平乱,但他的兵力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
于是,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
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
楚王答应出兵,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
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
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
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立即出兵。
巴蔓子带着楚军赶回江州,很快打垮了贵族叛乱武装,恢复了国内秩序。
过了些日子,楚王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兑现当初的承诺,将三座城池割让给楚国。
巴蔓子对楚使说:“不错,当初我的确答应过,但那是楚王乘我国遭遇危机强加给我的条件,我作为将军本来就守土有责,岂能私下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外国呢。尽管如此,当初我答应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诺,决不让你这个使臣为难。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
“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这样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