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道出了真相。“活埋”作为蓝礼的电影处女作,在多伦多初试啼声,蓝礼也从这个电影节上走向了全世界,本土媒体和本土观众都将蓝礼看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演员”,仿佛是他们一手捧红的巨星,现在荣归故里,给予的待遇自然与众不同。这也是乔治、布拉德等人所无法享受的特别待遇。
无形之中,人们对“爱疯了”的期待值又更上一层楼,从圣丹斯开始累积下来的口碑,正在蠢蠢欲动,等待着爆。
期待值越来越高,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一方面,人们的审判会更加严苛,仅仅只是优良,这是不足以满足如此高标准的期待,必须达到出色才行;另一方面,在如此高的期待值之下,作品依旧令人满意,那么赞叹和夸奖就将双倍、五倍、十倍的增长。
这和人红是非多是一样的道理,站在聚光灯之下,享受了赞誉和追捧,自然也要背负起责任和重担。不过,事实证明,“爱疯了”绝对名不虚传,成功地将圣丹斯时迎来的媒体热浪延续了下来。
多伦多的映式结束之后,“爱疯了”迎来了一场赞誉狂潮。
“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缺席了圣丹斯,却没有错过多伦多,他不仅给出了八十八分的中肯评价,而且给出了四星满分的推荐,认为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在短评之中,罗杰表示,“再一次地,蓝礼-霍尔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Y世代最具实力也最具潜力的表演者。”
放弃了“演员”这一通俗的表现手段,罗杰选择了“表演者”这一充满艺术气息的至高评价,这就等于将蓝礼与其他演员区分了开来。如此待遇,就连娜塔莉-波特曼都没有能够获得。可见罗杰对蓝礼的推崇了。
“霍尔的表演之中有着一股细腻而坚韧、汹涌而内敛的力量,那种由内而外、浑然天成的气质,赋予了’爱疯了’一种脆弱而深邃、动人而美好的气质。
不同于’活埋’时粗粝原始、强势狠厉、生动逼真的表演,霍尔这一次的表演一直在往内收、往内压,看似什么都没做,却在无形之中将每个人脑海深处、记忆深处的情感都唤醒,交给故事,也交给观众,衍生出不同的反思。
电影里最精彩的一场戏莫过于霍尔与劳伦斯的对手戏。他告别了远在伦敦的女友,回到了洛杉矶,却与另外一个女人同居了。在电影之中,导演没有用任何台词、镜头和笔墨来说明前因后果,仅仅只是依靠着霍尔的表演,却道尽了故事的全貌:他和女友已经分手了,他重新开始了生活,但,他的记忆却始终停留在了过去,当真正意识到离别已经成为现实时,那种山呼海啸的茫然和脆弱,刹那,却深刻。
仅仅凭借着这一场戏,霍尔就再次宣告了自己无可动摇的演技新人王地位!
撇开’速度与激/情5’的商业演出不说,霍尔在两部独立电影之中,却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触感,对角色的理解、反思和诠释,在新生代之中堪称独一无二的存在。”
随后的专栏长评之中,罗杰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花费了超过一半的笔墨对蓝礼进行称赞。
在评论的结尾,罗杰又说道,“‘爱疯了’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也是一部私人的电影。他展现了雅各布和安娜那令人心碎又令人迷恋的爱情,唏嘘遗憾却又无奈无助的情感,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但,蓝礼-霍尔的表演,却让这部出色的作品,具备了成为杰作经典的可能。”
“可能”,仅仅在只是可能,从罗杰的评分就可以看得出来,八十八分,说明还不是杰作。尽管如此,“芝加哥太阳报”的积极评论,还是为“爱疯了”开了一个好头。
事实上,这不是唯一一个好评,多伦多的映式结束之后,一共十四家媒体为“爱疯了”进行打分——这数字不算多,但不包括那些已经在圣丹斯打分过的媒体,如此计算一下,就不仅仅是“不多”了,而是“非常多”。
难以置信的是,十四家媒体,清一色好评!当初在圣丹斯的时候,足足有三家媒体给予了差评,对“爱疯了”进行犀利而冷酷的批判,但这一次在多伦多,却是百分百好评,即使这是媒体善良友好的多伦多,如此成就还是引了一片惊呼。
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蓝礼-霍尔,再次创造了属于他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