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评选体系,和奥斯卡无关、和柏林无关、和EGOT无关,和其他无数的颁奖典礼也都无关,在北美颁奖季之上屡屡被人们诟病的年龄和资历,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从来就不是问题,能否得奖,终究还是取决于评审团——
去年的柏林,同时出现了历史第二年轻的影帝和历史最年轻的影后。
威尼斯之上,历史最年轻影帝是十七岁的夏/雨,得奖作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历史最年轻的影后则是四岁的薇朵儿-希维索(Vctor-Thvsol),1991年的“小孤星”创造了如此记录,并且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年轻影后的得奖记录。
戛纳历史中,十四岁的柳乐优弥凭借着“无人知晓”保持着最年轻的得奖记录;而十三岁的乔迪-梅(Jodh-May)在1988年凭借着“隔离的世界”,与同一部作品的另外两位女演员一起登顶,成为了历史最年轻记录的保持者。
所以,北美大陆颁奖季之中,屡屡被人诟病的年龄,在戛纳却不是阻止蓝礼登顶的原因;而是截然不同的评选体系。
曾经有人戏言,因为戛纳电影节官方组委会的详细规定,只允许一个双蛋黄且只允许一部作品收获两个奖项,如此一来,横扫的情况彻底被杜绝,七个奖项更像是分蛋糕,而不是实力评选。
比如说,“阿黛尔的生活”和“醉乡民谣”在今年的表演奖项之上就优势明显,但两部作品也都是冲击金棕榈的最大热门。
因为官方规定,评审团必须避免一部作品大包大揽的情况,所以他们往往会将金棕榈授予一部作品,而表现奖项则授予第二优秀的演员——
比如说刚刚得奖的“过往”,其实现在“阿黛尔的生活”的金棕榈几率正在上升;再比如说,“醉乡民谣”赢得了影帝之后,金棕榈几率就几乎已经无限趋近于零,换而言之,进一步地将得奖可能性朝着“阿黛尔的生活”方向推。
这就是一个权衡与博弈的评选过程。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作品质量,以及评委品味。
现在,“醉乡民谣”摘下影帝,这可以算是一个小小冷门。
不是因为不值得最佳男演员,而是因为金棕榈的错过。“醉乡民谣”显然值得比一座影帝奖杯更加重要嘉奖和肯定。
但归根结底,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率领的评审团还是做出了他们的选择,无视了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无视了次参加戛纳的青涩,无视了连连得奖的势头,义无反顾地将第六十六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杯颁给了蓝礼!
撇开金棕榈不说,这就是蓝礼应得的!
整个媒体中心的欢呼和呐喊浩浩荡荡地沸腾起来,这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得奖结果。这位年轻演员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强大的实力,在欧洲大陆之上,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成功地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和支持。
继柏林电影节之后,蓝礼又强势摘下了戛纳电影节的影帝,连续第二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有所斩获,恍惚之间,这让人想起了九十年代的西恩-潘。
在他的巅峰时期,1995年以“死囚漫步”登顶柏林,1997年以“她是如此可爱”攻克戛纳,1998年以“浮世男女”力擒威尼斯,前后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他就成功完成了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满贯!
无数演员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西恩却在四年时间里完成了。
现在,轮到蓝礼了?
“啊啊啊!”艾米莉忘乎所以地呼喊着,转过头,然后就看到了喜极而泣的马克,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不断地咆哮着,一次又一次,将内心深处的激动和亢奋毫无保留地全部都嘶吼出来,成为了这股汹涌浪潮之中的一份子。
就如同六十年代的民谣浪潮一般。
卢米埃尔大厅之中的所有视线都投向了同一个方向,万众瞩目之中,一袭浅灰色西装的蓝礼从容地走上了舞台。
史蒂文笑容满面地站在评审团席位前面,鼓动地手掌为蓝礼送上了祝贺;而眼神和煦的李安则以颁奖嘉宾的身份迎接了上来,热情而友善地张开双臂,给了蓝礼一个大大的拥抱。
“如果我现在邀请你出演下一部执导作品,还是不允许你拒绝。”李安以轻松的语调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蓝礼也露出了笑容,轻轻耸肩,“这就是交换条件吗?我觉得不吃亏。”
潜台词在调侃着,这是一次黑幕交易,以出演下一部作品作为条件,收获了这一座沉甸甸的最佳男演员奖杯。
一句话的往来,黑色幽默的默契感就让两个人双双轻笑了起来。
而后,李安从司仪的手中接过了奖杯,郑重其事地颁给了蓝礼,退后了两个大步,将舞台让给了蓝礼,带头再次鼓掌起来,为蓝礼送上了祝福,全场所有观众也再次鼓掌起来,甚至还可以看到不少人站立了起来,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尊敬。
从媒体中心到卢米埃尔大厅,蓝礼正在征服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