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不错,看起来金宝你的确是努力了啊,不光是中国的艺术家知道不少,连德国的艺术家你也熟悉啊。”
张天元非常高兴地点了点头,对自己徒弟的优异表现十分满意。
“原来这个丢勒居然是这么厉害的人物啊,我还真不知道。”
李云璐摇了摇头,虽然承认自己不知道丢勒这个人,不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惭愧的意思。
毕竟她的心思也不在这里,倒是可以理解。
“对了师父,您说这幅画是丢勒的作品,它到底是什么啊?”
刘金宝又问了一句。
“说起这幅作品,就不得不提到一只印度的犀牛!
1515年1月初,一只来自印度的犀牛踏上了120天的海上旅途。
这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为了节省空间,犀牛的口粮从草料变为了大米;
船队也只在三地做了逗留——莫桑比克、圣赫勒拿岛和亚速尔群岛,其中第二者,在三百多年后成为了囚禁拿破仑至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监狱。
但终于,历经了千难万险后,5月20日,这只犀牛还是到达了它的目的地,葡萄牙都里斯本。
在那里,这只异域动物激起了欧洲人的强烈好奇,大批民众慕名前来观赏,想一睹这只东方巨兽究竟是何种模样。
而在有文化的欧洲人看来,这只犀牛还身携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也曾提到过犀牛这种动物,它们曾经是古罗马圆形剧场中的明星,但在其后逾千年的时间里,它们又在欧洲销声匿迹。
再次与犀牛相逢,对于身处文艺复兴热潮之中、提倡恢复古典文化传统的欧洲人而言,仿佛天降的幸事,他们将这只犀牛视作了古典文化切实可靠的重要证据。
而这幅画,其实就是一张以这只犀牛为题材的版画,它是由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根据一张素描绘制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
他仔细鉴赏着这幅版画。
版画中,巨兽的头顶上写有“RHINOCERVS”(犀牛)的字样,再其上的“1515”字样是画家绘制这幅作品的年份,而“RHINOCERVS”之下的“AD”字样则是画家名字的缩写。
犀牛被紧紧“束缚”在长方形的边框中,画面右侧是它抵住边框的角,而它的尾巴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左侧的画幅。
无论怎么看,它都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雄壮犀牛。
“你们知道吗,丢勒在绘制这只犀牛的时候,并没有见过这只犀牛的真身。”
张天元笑着看向两个徒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