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沉声道:“我李嗣源岂是趁人之危之辈!”
说罢,即令大军后撤,放元行钦回营。
次日,两军对垒,元行钦与李嗣源就在两军阵前各展本领大战起来。两军呐喊助威,声动天地。战至二百多个回合,李嗣源道:“如此打斗,难分胜负,不如比箭!”
元行钦说道:“比箭就比箭!”他在山北这么多年,最拿手的就是射箭。于是,两人各自打马退开一段距离,然后同时拉弓对射,李嗣源连射七箭,一箭射中元行钦左臂,一箭射中元行钦右股;元行钦也连射七箭,只有一箭射中李嗣源左股。元行钦一咬牙,从左臂上拔出箭来,高声叫道:“来,来,我们再斗二百回合!”
李嗣源道:“将军真乃猛将!好了,再打下去,也是难分胜负。你听我一言如何?”
元行钦道:“正想听听‘横冲将军’是什么意思?”
李嗣源道:“李某不善言辞,只知道方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将军何不弃暗投明,随晋王做一番事业,以垂青史呢?”
元行钦在马上低头想了想,说道:“将军只此一句便拨云见日,从此我元行钦就跟定将军了!”遂滚鞍下马,纳头就拜。李嗣源连忙下马,把他搀扶起来,然后紧握其手,高高举起,两军尽皆欢呼雀跃。
当日,高行周只身前往武州城。不一会,高行圭就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李嗣源入城。当晚,高行圭大摆宴席,宴上,刘在明不好意思地将高行圭的幼子还给了他,元行钦也连表歉意。在李嗣源的劝说下,高行圭、元行钦终于握手言和。李嗣源将和元行钦车**战的情形说给高行圭听,然后,抚摸着元行钦的后背叹道:“元将军真壮士也!真正是武冠八方啊!”
李嗣源遣人禀明晋王李存勖,李存勖遂以高行圭为代州刺史。临别之际,高行圭将高行周特意托付给了李嗣源,让他随军效力。
李嗣源随后进攻儒州,一鼓而拔之。刚一入城,就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和一位少年公子前来拜访。他们是从太原来的,年轻将军姓赵,名德钧,本名行实,幽州人,善于骑射,初为刘守文小校,刘守文被杀后,刘守光便以其为幽州军校,三镇大军来伐幽州之时,他就认定幽州必败无疑,便找了个机会就逃到太原去了。李存勖见他不但长相魁伟,而且还有不少过人的见识,不禁喜出望外。赵德钧稍通易术,一见李存勖,便知他绝非寻常之人,故而,执意要以“父王”相称。李存勖见他年龄与自己差不了多少,本不想让他如此次称呼,但又怕冷了他的心,索性就将他正式收作了养子,并为其赐姓名:李绍斌。随后,李存勖便让他来李嗣源军中效力,以增历练。
少年公子乃赵德钧的养子,原本姓刘,名延寿。其父刘邟,曾任蓚县县令,刘守文攻陷蓚县时,刘邟被杀,赵德钧当时为偏将,见刘邟之妻种氏颇有姿色,便想将其纳为侧室。种氏为了延寿,只好答应了他。于是,延寿也就成了赵德钧之子,改姓名为赵延寿。
赵延寿虽然年少,但却很有诗名,小小年纪既有多首诗作名扬河朔,尤其有一首名为《塞外》的诗,可说是传遍了大河南北,诗曰:
黄沙风卷半空抛,云重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李嗣源万没想到,赵延寿竟然如此年少!而且秀姿丰韵,举止有度,真正是翩翩佳公子,不禁大为喜爱。
李嗣源随后即将赵德钧父子引荐给元行钦、高行周等将。赵德钧暗对李嗣源道:“高行周貌厚而谨重,他日必大贵,宜善待于他。”随后又说道:“石敬瑭虽然貌不出众,但为人深沉,观其形貌,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李嗣源后来知道,赵延寿不仅人才绝妙,而且自幼攻读兵书,颇懂得些韬略,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李嗣源听了赵德钧的,将长女许配给了石敬瑭,次女则许配给了赵延寿。
赵德钧父子能得如此强大的靠山,也都是喜不自胜。
周德威平定幽州东部州郡之后,又率军回到了幽州城下,将大军驻扎在幽州南门之外。幽州境内各军见幽州大事已去,皆纷纷举城降晋,很快地,幽州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了。刘守光大为沮丧,只好遣刘审交为使,致书于周德威,恳请议和。书中语词卑下,几乎就是哀求了,周德威看罢,对刘审交戏道:“大燕皇帝尚未郊天,怎么就如此怯懦了?周某受晋王之命讨伐罪人,只知带兵征讨,至于结盟修好这样的事情,却与周某没有什么关系。”竟连回书都不写,就把刘审交给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