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病秧子(2 / 2)

唐朝下的蛋 王澄明 1777 字 2022-11-23

赵季良让王处回去见李仁罕府,他探查以下他的动向,再决定是否向其报丧。王处回依言赶到李仁罕府第后,李仁罕磨蹭了半天,才有备而出,王处回见势不对,只是问候了一番,就没有将孟知祥驾崩的消息告诉他。

次日一早,赵季良先在大殿四周严布甲兵,然后才以孟知祥的名义,召请李仁罕等中外大臣上殿,待众臣到齐以后,王处回才突然宣布孟知祥驾崩的消息,并依照孟知祥遗命,请太子孟仁赞继皇帝位。

孟仁赞时年只有十六岁,继位后更名为昶。

李仁罕自恃功高,又是孟知祥钦命的顾命大臣,果然便想趁机把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于是,一面令进奏官宋从会将此意告知了枢密院,一面亲至学士院等着孟昶的诏书。孟昶无奈,只好下诏,加李仁罕兼中书令,以其为宿卫六军统帅;以赵廷隐兼侍中,为宿卫刘军副帅。

“五节度使”之一的剑州昭武节度使李肇闻听孟知祥驾崩后,一直拖了十多天,才前往成都吊丧。行至汉州,又与亲友们饮酒作乐,一直到入冬,方才进入成都。入朝之际,又诈称足部有伤,要求拄拐拜见,见了孟昶也不行参拜大礼。

孟昶气愤之极,对赵季良道:“李肇跋扈无礼,他眼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皇帝,赵公有何计策惩罚于他?帮我出出这口恶气。”

赵季良道:“为人君者,当有容人之量。李肇乃张狂小人,无能为也!当前大患乃是李仁罕,此人骄横跋扈,又掌握军权,此人不除,朝野难安。”

孟昶大悟,说道:“此事就有劳赵公了。”

次日,赵季良、赵廷隐等趁李仁罕入朝之际,突然发难,命武士将其当殿擒杀,随后即下诏公布其罪行,李仁罕之子李继宏及宋从会等数名心腹也尽被斩首。

正如赵季良所料,就在李仁罕被杀的当日,李肇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拐杖也不扶了,足部也没伤了,就一溜烟地跑到大殿之上,见了孟昶即趴在地上乖乖地行参拜大礼,口中连称“有罪”。赵廷隐等皆想趁机将李肇也杀了,孟昶却听从赵季良之言免了赦免了他的死罪,让他以太子少傅的名义致仕,迁往邛州。

石敬瑭回太原后,李从珂越想越不对劲,隐隐感到已上了石敬瑭瞒天过海的大当,他的病似乎没有看上去那么重,他甚至于怀疑:石敬瑭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病!如果是这样,那此人的心机就更为可怕了,而且此人必有所图!他此时真有些后悔了,常常对李专美、李崧、吕琦、薛文遇等人说道:“真不该放石郎回太原啊!”

其实,石敬瑭虽然回到了太原,但也知道新皇帝对自己并不放心,因而经常遣人刺探朝廷动向。此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右卫上将军石重殷、皇城副使石重裔皆为宿卫军使,而石敬瑭的夫人晋国长公主的母亲正是曹太后。石敬瑭便重贿曹太后左右之人,令其伺察朝廷的动向。故而,李从珂与众臣密谋的大小事情,石敬瑭尽皆一清二楚。

于是,石敬瑭便又经常在宾客前装得弱不经风,时常称自己疾病缠身,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希望能以此消除李从珂对自己的疑忌。

此时,朝廷有不少禁军屯驻在幽州、并州等地,石敬瑭便依照桑维翰、刘知远的计策,令各处边将故意屡屡上报契丹人入寇,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同时又请求朝廷增派戌兵,增运军粮。李从珂不知详情,再加上赵德钧也屡屡要兵、要粮,只好将大批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往两地。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两地的要求,太原、幽州隔几日就上表催要军粮,致使朝廷诸臣整日里为了北边军粮之事疲于奔命。到了后来,李从珂实在是不胜其烦了,只好下诏让他们自己筹措军粮,而且还同意石敬瑭可以向河东百姓借粮。

他万没想到,此诏一到太原,桑维翰一张尺余宽的大脸上竟满是阴笑,对石敬瑭道:“主公可将此诏命转发河东各镇,不过,须将诏书中‘可向河东百姓借粮’的‘可’字改为‘命’字。”

石敬瑭会意,当即将“诏命”通告河东全境。河东百姓一见此“诏命”,皆对朝廷心生怨望,道路之间,流言不绝于耳。石敬瑭不久又上表,说河东百姓存粮不多,难以应付军用,而且,天气已经转暖,军中急需布帛赶制春衣。李从珂无奈,只好诏命镇州向石敬瑭的总管府运送五万匹绢帛和大量军粮。

诏命到达镇州后,镇州节度使李重美不敢怠慢,命镇、冀军民动用了一千五百辆马车将布帛、粮食运往代州。石敬瑭犹嫌不够,李从珂无奈,只好又诏命魏州刺史尽快筹集军粮,以供军需。去年,魏州等地刚刚经过大旱,百姓本就饥困不已,哪里还有余粮上缴?石敬瑭却不管不顾,而且还趁机遣使严加督促,致使魏州等地到处都是流散的饥民。一时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大乱一触即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