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进宫(上)(1 / 2)

兴唐 午后方晴 2275 字 2022-11-24

“中埋伏了,中埋伏了,”突厥人喊成了一团,更混乱了,甚至有人都没有看到唐兵,开始自相践踏。

对夜战,黑齿常之曾经对李威说过他的心得,李威也在军务监将这个心得说了出来。夜战在战争中经常应用,但第一你要比对方主将聪明,夜战本来就是一场赌博,借助夜色,攻对方一个防不胜防。赌博也讲究技巧的,要猜一猜对方手中有什么牌,会出什么牌,夜战同样是赌心思,猜对方会不会防备。象阿史德奉职这场夜战岂不荒谬?他的智慧远不及裴行俭,又怎么会猜到裴行俭的心思。猜不到,又如何料定裴行俭没有防备?

第二是士兵不能太多,当然也不能太少了,比如他夜袭承风岭,对方有数千人,他只率领五百人摸了上去。毕竟战争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若是对方有几万人,仅能派出几千人足矣。否则一旦中了埋伏,士兵惊谎失措之下,夜色又看得不清楚,会立即全军覆没。除非象他在牛心堆那场夜战,将对方主将吃得死死的。

黑齿常之所说的两个最坏的结果,今晚全部发生。

数万人混乱成一团,一片片箭雨停了下来。接着唐朝军队就杀了过来。本来信心满满,又让张虔勖一万将士的奋勇杀敌,激励得热血澎湃,此时突厥人又乱,这个功劳不挣什么时间挣?难道自己带了箩筐过来真不准备挑人头请战功?

大溃败开始。

黑山上还有许多突厥人,可是一个个不敢参战,皆作壁上观。

阿史德奉职所率的几万军队,能逃回来的不足一半人,连阿史德奉职本人也在乱军中被唐朝几个士兵杀死。究竟是谁杀死的,不清楚,都在挣功劳。这个战役没有办法打下去了。

特别是阴山以南的各个部族,看到崩溃开始,有的山北部族士兵开始向黑山背面逃窜,于是立即寻找阿史德温博与阿史那泥熟匐,山北的部族能逃,可自己往哪里逃。是想将这二人擒获,送给唐朝人,立功恕罪。阿史德温博一看形势不妙,带着他的部下,向北逃窜,逃得及时,没有被抓住,但阿史那泥熟匐却被各部擒了起来,然后一个个象乖孙子一样,押着泥熟匐来到裴行俭大帐前请罪。

捷报到了洛阳。

此时李治一家三口也返回了洛阳。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治很高兴,下诏让户部尚书崔知悌飞驰传书,宣慰将士,着裴行俭区处余寇,班师回朝。不是缴灭余寇,是区别处分,有的是胁迫被叛的,有的是首鼠两端的,有的是及时立功请罪的,这些部族首领甄别出来,不予处分的。也就是快点回来吧。

后来有人说是裴行俭放弃,这不会,阿史德温博逃向狼山葛逻禄部避难,当时裴行俭也没有本事知道,过了阴山,是茫茫的大草原或者大漠,人烟稀少,这么广大的地域,天知道阿史德逃到哪里?

还有人说是阴谋论,此次从开始布置兵力,诸副帅,多是武则天授意安排的,程务挺与张虔勖倒戈勿用置疑。曹怀舜也不用说了,李思文后来因为帮助武则天,让他亲侄子李敬业诛杀,也证明了他是武则天的人。李文暕与周道务在武周时得善终,说明他们与武则天关系并不紧张。

但召回裴行俭绝对没有任何阴谋论掺杂,后来武则天诛杀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与张虔勖等名将,是迫不得己。先是利用裴炎架空太子,又利用裴炎篡改遗诏,获取军国大权,之所以杀裴炎,是裴炎有野心。然而就是临死,裴炎还说了道貌岸然的一番话。这些重将以及郭待举、魏玄同等重臣,或与裴炎关系莫逆,或者受他蛊惑,若不诛杀,武则天帝王之路将很不安全。这就象没禄氏非杀论钦陵一样。对国家也许是失误,但对个人来说,没有对错之分。但对待国事上,武则天屡战屡败,可屡败屡战,死了许多将士,这种不服输的态度,也或多或少,阻止了吐蕃与突厥人对中原的进一步伤害。

武则天不会在国事到了最关健的时候来搞什么阴谋的。

主要原因是经费。

三十万大军,光一天的粮食消耗就是惊人的,不是一斗米十几文,运到黑山,损耗会有多重。还有武器盔甲物资等等损耗。才打了几个月,国库再次变得空空如也。

这时候结束,恰到好处,马上又能从倭国人身上赚取大笔经费,以及国内的税务,经济情况能立即扭转。象这样空荡荡的,李治心中很不安心。

另外低估了突厥人,认为经过这一次镇压,突厥人大约会很老实了。

最后是李治不懂军务,若是怕经费紧张,可以留下几万人,继续围剿,其他军队撤回中原,经费用得不多,又能将战果扩大。裴行俭接到圣旨后,想了想,自己这一战算是立下大功的,毙敌数万人,成功将暴乱镇压,唐朝军队死亡仅数千人。

若不奉旨,这两位老人家想法更多。

什么叫功成身退,他还是懂的。

再加上到现在他还没有打听到阿史德温博的消息,于是留下程务挺与一支军队呆在云州,继续监视突厥诸部动静,自己率领大军凯旋归来。

既然打算返回,裴行俭也没有耽搁,立即动身,想抢着喝皇帝的一杯喜酒。郑宫楚不同于英王妃,尽管是崔知悌的女儿,崔氏兄弟虽有名,不能算是真正清河崔家的嫡系女子。当年准备议亲的博陵崔家的女子,论“嫡的程度”,还是不及郑宫楚。荥阳郑家有可能不及清河崔与博陵崔,可是郑宫楚出身郑家最有名望的北房祖,又是老族长的直系孙女,身份非同凡响。

不仅如此,此次联亲,不能说换取所有五姓七家,但至少能换取荥阳郑家一些小小的帮助。

这对皇帝很重要的。

就是以后有什么兴革,有了联亲关系,大家也好坐下来协商,化矛盾为配合,阻挠也会减少。

裴行俭也没有想到,这次他的大捷,却给朝廷带来了一件好事。本来郑家派人与其他几大家族协商的,准备联手向朝廷暗中施压,让朝廷再一次放开海禁。李威没有明说,郑宫楚的祖父却能意会,说过以后不再放了,没有外部压力,李威主动放,是出尔反尔,效果也不会很好。

但遭到了其他家族的拒绝。

你与皇帝联亲,又在你家居住了数日,天知道你们商议了什么,又让你们郑家得到了多少好处?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说服?这个吃味是假的,是在观看。这一场战役规模庞大,三十万大军,仅是吃,一天就消耗多少?朝廷国库又能支撑多少天?所以李威才有可能委托郑家传出这句话的。

于其这样,为什么不等等,等到朝廷“弹尽粮绝”之时,谈判起来岂不是更容易?

可是裴行俭仅出兵两月不到,就将东突厥镇压下去,几大家族都乱了手脚。

所以太常博士袁利贞有一个远房族孙,虞世南的外孙袁谊,继狄仁杰后,担任苏州刺史,不知道侨姓望族琅琊王氏是不是与他有过节,说自家从宋太尉袁淑以来,对历代皇帝皆尽忠职守。王氏虽为江南望门,位居台鼎,然而成为历代篡位者的佐臣。耻与其相比。又说所贵于名家,为其世笃忠贞,才德相继,靠买卖婚姻换取荣华富贵,又有什么可贵的?

看似对琅琊王氏不满,实际上矛头径直指向了山东五姓七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